新华网青岛10月16日电(记者刘诗平 萧海川 璩静)记者从16日举办的“2014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获悉,中国首次组织极地考察30年来,已在南极冰盖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北冰洋大气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和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演化过程等尖端前沿,取得了具备重大科学意义的突破性成果,并获得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的肯定。
从1984年首支国家科考队远赴南极大陆迄今,30年来,中国组织30次南极科学考察,超过5000人次参与其间,6次北极科考累计有600人次参与,在国内已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极地科研保障团队。建立了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北极的黄河站等极地科学考察站。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告诉记者,据国外学术机构统计,中国现已超越日本、俄罗斯等传统极地研究强国,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共同成为极地知识产出的第二集团。
杨惠根认为,对中国科学家而言未来需要回答的极地重要科学问题涉及方面: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对中低纬度气候的影响;70万到150万年冰芯气候记录——温室气体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南极生命适应机理及潜在变化;南极冰下科学/冰下地质学;极区空间天气与大气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早期宇宙、星系与太阳系的起源等。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表示,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极地人才,加快极地战略、科技、管理、保障以及国际合作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战略布局,加快南北极考察新站、新船、新飞机、新装备等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极地环境调查专项,开辟极地工程技术创新领域,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