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需要处,皆是我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风雨壮行60载)--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风雨壮行60载)

2014年10月06日02: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本报乌鲁木齐10月5日电 (记者戴岚、于洋、田丰、胡仁巴)“怎么定义自己?”74岁的吴志贤听到这个问题笑了:“我不是工人,不是农民,也不是军人,我算是军垦战士吧。”“战士”称号当之无愧。1964年,吴志贤和丈夫从四川来到新疆塔城的中哈边境,成为一名兵团职工。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吴志贤所在的民兵班依然扎根在边界线附近,这是兵团唯一一个建制的女民兵班,也算是对这群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铁娘子”们坚守边防的嘉奖。

在新疆,散落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6个团场。兵团人常说:“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中国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前半句是说兵团屯垦戍边的志气,后半句说的则是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的豪迈。

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被西方探险家称为“中世纪”,生产力极其低下。新疆虽不乏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之处,但兵团人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与民争利”,向大漠进军。“一手握枪,一手拿镐”的兵团人,开渠引水,垦荒造田,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靠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人与沙漠抗争的60年硕果累累。如今,兵团人的节水灌溉技术已走出新疆,在全国多个农业区推广。

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大忠于祖国,大孝于人民”的情怀,坚守着2019公里的边境线,开垦出100多万公顷的良田,建设成石河子、五家渠、北屯等一批“西域名城”。在屯垦戍边、开发边疆的同时,兵团人也将一面精神的旗帜,立在了一块块绿洲上。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06日 01 版)

 

 

联系本文记者

戴岚
[留言][博客][微博]
(责编:王吉全)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