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30日电(记者周相吉)四川有625万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在成千上万个贫困村落。对四川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无疑是在农村,为了加快农村发展,让贫困人口走出贫穷迈向富裕,四川省通过干部驻点对口帮扶方式,正迈向一条高效、精准扶贫之路,也由此逐步改变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式扶贫模式。
四川资阳市财政局外事外债科副科长王顺从2012年5月以来,就在乐至县良安镇吊棺嘴村挂职扶贫。从任村支部副书记那天起,他就开展调查走访,很快认识到修路是村民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这也是扶贫工作必须首先突破的瓶颈,经过对交通、财政等部门协调,最终解决了村里近10公里的村道。”王顺说,经过协调及部门上下联动,得以将不同帮扶资金打捆整合,由此形成强大合力。在他协调帮扶下,村里建起了养殖场,修建了沼气池,逐步解决贫困村的发展后劲难题。
类似王顺这样解决具体问题的干部驻点帮扶,在四川省并不是个例。从2012年开始,四川省239个省直部门(单位)对口定点扶贫87个县,安排了第五批112名干部到贫困县开展对口定点扶贫工作。
2012年,四川食品药品监管局应急处副专员王朝到汉源县挂职副县长,开展驻点扶贫工作。刚到汉源县的几个月里,他走遍30个乡镇、63个贫困村。在坭美乡走访过程中,王朝见到人畜混居在一间房的情景,见到高山贫困儿童渴望的眼神。“近两年时间,我学会了喝彝家自酿的杆杆酒,学会了唱彝家调,一路走来,令人动容的场景、催人落泪的话语、叫人痛心的画面时常萦绕在脑际。”王朝说。
结穷亲、动真情,给了驻点干部扶贫最大的动力,而他们根据调研情况,依托部门资源、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朝经过2年努力,在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汉源县委县政府支持下,编制了《汉源县中药材产业规划》,引进龙头企业规模种植中药材5000余亩,带动群众种植15000余亩。引资3500万元在坭美乡建立规模化林麝驯养繁殖基地。2年时间,王朝综合利用资源累计争取社会捐赠资金1.7亿元、各类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一批崭新的学校、卫生院陆续投入使用。
29日,在四川召开全省干部驻村帮扶暨对口定点扶贫工作会上,王朝与其他34人及四川省51个单位获得四川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认为驻点干部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起到重要作用,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
据了解,2年来四川已投入18.6亿元用于最需要发展的贫困地区,引进上百亿资金完成帮扶项目2300个。7月,《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出台,《方案》明确表示,驻村工作组对贫困村分期分批次实现全覆盖,为精准扶贫建好“滴灌管道”。9月22日,四川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对所有贫困村派驻3至4人的驻村工作组,实现全省11501个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工作组人员由省级部门,市、县(区)及乡镇干部参加,驻点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
四川省委副书记柯尊平说,干部驻点帮扶对实行精准扶贫有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方式,干部驻点有利于有效整合各类项目和解决农村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是一种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扶贫方式的转变。”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