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生物考古学科研资料支持“锡伯族是鲜卑后裔说”

2014年08月29日09:3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生物考古学科研资料支持“锡伯族是鲜卑后裔说”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9日电(记者勿日汗)近年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对锡伯族族源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研究得出的结论,暗示拓跋鲜卑很可能是现代锡伯族的祖先,因而从生物考古学角度支持了“锡伯族是鲜卑后裔说”。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朱泓说,考古人员在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东大井墓地和七郎山墓地出土的40例东汉至魏晋时期拓跋鲜卑人骨中成功提取到33例个体的线粒体DNA高可变一区序列。

  同时,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提取了48位无亲缘关系的锡伯族居民带有发根的毛发样本作为对比组资料。在这些样本中获得了48例现代锡伯人线粒体DNA高可变一区序列。

  除此之外,在对比研究中还选取了出土于蒙古国的匈奴墓葬、内蒙古元上都砧子山元代墓葬、四子王旗城卜子金元时期汪古部墓葬、赤峰市辽代契丹墓葬和和林格尔县将军沟战国时期墓地的古人骨DNA数据以及鄂伦春、鄂温克、蒙古、布里亚特、达斡尔、乌兹别克、哈萨克、土耳其、朝鲜和北方汉族、南方汉族等现代人群的DNA数据进行比较。

  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以东大井、七郎山两组数据为代表的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的线粒体DNA序列,无论在遗传距离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还是在多维度分析等方面,都表现出与现代锡伯族之间存在着最近的亲缘关系,暗示拓跋鲜卑很可能是现代锡伯族的祖先。

  锡伯族是分布在辽宁、吉林、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关于锡伯族的族源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即“锡伯族是鲜卑后裔说”和“锡伯族与满族同源说”。

  而关于古代鲜卑族的流向问题,目前所做的考古工作还不多,尚缺直接证据。据记载,汉晋北朝时期一度叱咤风云、逐鹿中原的强大的鲜卑族,进入隋唐时期,实力已大大衰落。在此之后,作为一个实体民族,鲜卑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