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总结,从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党员干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落实“三严三实”要求,首要任务是学习教育,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三严”是立德之本,是决定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内核,从根本上规定了党员干部“修身用权律己”的基本准则,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之根和理想之魂。“三严”不定,“三实”就失去了前行的方向和目标。正是有了“三严”的内在规定,“三实”才有落地生根的现实基础。
“三严三实”要求的落脚点还要归结到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上。“三实”是干事之基,是“三严”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尺度,是决定人们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的重要依据和抓手。只有将“三实”融汇贯穿于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之中,“三严”的内在规定才会名副其实,“三严”的思想内核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出引领发展、追赶跨越的思想清泉。只有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在实践中坚定前行、奋发有为。
特别在近几年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比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更要专注发展。只有清醒认识形势,准确把握大势,稳就业、稳预期、稳信心、稳人心的目标,才“不散光”“不走神”。认识是实践的目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将“三实”作为行动的标尺,是党员领导干部树信心、得民心的必然要求。在追赶跨越的征程上,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党员干部务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念,拿出甩开膀子的干劲、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韧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创新实干的主体和活力是广大人民群众,要靠党员干部以“三实”的标准去激发;其根本动力源于人民群众,要靠党员干部以“三实”的标准到群众中率先垂范、凝聚动力;其路径和能力,也要靠党员干部在“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中去探索、去提升。“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谋事创业做人”的一把标尺,能够量出差距、量出干劲、量出疾病,使党员干部得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陈学明)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