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8月13日电(记者桂涛 孙铁翔 边巴次仁 刘洪明)自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80多年前将“香格里拉”一词介绍给西方,西方人的西藏观就始终与“神秘”“浪漫”等意象紧密相连。
他们将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西藏想象为浪漫的世外桃源,以为那里就只住着一个打坐冥想的达赖喇嘛和宁静寺院里的一群僧侣。但对中国而言,西藏却曾是实行农奴制度的落后社会,它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需要文明进步。
西方人的“香格里拉情节”阻碍了他们对西藏的公正认识,这是正在此间举行的“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部分中外专家学者的共识。
希尔顿从未到过他笔下的藏区。当他和其他作家、记者、好莱坞导演、政客为西方民众构建出一片想象中的人间净土时,西藏却正处于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残酷的农奴制社会——那里政教合一,人均寿命不足36岁,通奸的妇女要被割鼻削耳,农奴要为娇气的僧侣、士兵和官员背重物,因为轮子“会在神圣的地面上留下疤痕”而被禁止使用。
意大利通讯社中国新闻编辑阿莱桑德拉·斯帕莱塔在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除1904年英国侵占西藏,西方国家其实并没有机会真正了解这片土地,它们开始将西藏神秘化,通过诗歌般的旅行和探险作品,创造出一个“香格里拉”神话。
“西方人并不爱真实的西藏,他们只爱自我意识中的西藏。”她说。
一些研究者指出,西藏已经成了当代西方人的“精神超市”,似乎他们渴望而又无法实现的梦想都可以在西藏找到。
经历工业革命和环境污染的西方人迷恋传统的西藏,他们对“世界最后一块净土”的原始生态环境和原生文化情有独钟。一些人将西藏看成是静态的理想社会,以保护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为借口,唯恐西藏发展,从而成为自己所制造的“香格里拉神话”的囚徒。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在论坛上指出,有人至今认为,西藏应该像封存在博物馆里的展品那样,原封不动地保持原始状态。
“他们认为,西藏人只能吃糌粑、骑牦牛、住帐篷,不能发展现代文明,否则就是‘毁灭文化’‘破坏环境’。”她说,“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可逆转的文明进步之路。这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在西方,受“香格里拉”情节的影响,大多数藏学研究者将其研究领域确定在20世纪以前,一些人甚至认为,和平解放后的西藏不值得研究;一些西方媒体也刻意忽略西藏1951年之后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
被西方人创造出的“香格里拉”,推动了“西藏问题”的国际化和西化,被一些藏人引述为“西藏独立”的理论基础。
“你可以发现,达赖喇嘛总是谈论旧西藏的与世隔绝、幸福美好,却很少谈论它的原始落后,即使那里的人曾因极度贫困而不得不和牲畜共居一室。”印度教徒报报业集团主席拉姆告诉记者,“西方人的‘香格里拉’情节已经成为达赖喇嘛分裂中国的工具。”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孔子学院理事会成员马特弗什·拉什科维奇博士认为,西方媒体对西藏的不平衡报道阻碍和限制了西方人对西藏的完整认知。
曾有调查显示,在《孤独星球》和《国家地理》两份知名杂志的涉藏图片报道中,分别有68%和34%表现西藏人从事宗教活动,大大超过了反映西藏自然环境或现代化的内容。
拉什科维奇认为,大多数西方人没有机会亲自来西藏,他们误以为宗教就是西藏的一切,而西藏的旅游业发展机遇、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等方面都被忽略了。
他建议,大力发展西藏的旅游业,让更多西方人有机会亲眼看一看。“他们会发现,西藏也有许多现实的问题要面对,西藏从来就不是‘香格里拉’。”拉什科维奇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