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三地采访,有三个人的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一位是某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他深有感触地说,区域市场之间管卡多,麻烦多,常常是“你加一把锁,我勒一道绳”。
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人是社会人,事是身边事,出省跨区,多少都会遇到。逢节假日,省际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堵大半个小时是常事;企业跨省施工,资质不互认,为审批跑断腿;脚步跨出市界十米,手机成了漫游。种种不快不畅,岂止京津冀之间,全国普遍如此。
办事难,成本高,沟沟坎坎多,是表象。深层是捆绑多、束缚多、壁垒多,导致生产要素流动不畅,无法有效配置、聚合。人流动不起来,技术交易不出去,钱沉淀在那里花不了,产权不明不能交易,又怎能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技尽其能的便利化环境,促进三地协同发展?
如何破除羁绊,消除壁垒?由此想到一位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说的话,他说要靠行政力量把它“推平”。
一个“推平”,多么有力!这是强调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市场一体化进程多年来进展缓慢,根本上还是体制机制难改革,地方保护难松动,利益本位占上风。分灶吃饭,“种的多收的多”,自己合适就行,哪管邻居便利与否。
由费率控制、技术壁垒、行政管制等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还要通过行政之手来打破。推动市场一体化,政府不仅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让审批“瘦身塑形”“一颗印章管审批”等落到实处;也需要共谋发展的胸怀,打破一亩三分地,改革税收分成机制,多一些换位思考,树立共建共治、共赢共享思维,否则都会受制约,谁也难做大。
仅靠行政手段就一了百了吗?又想到某市发改部门一位处长的话,他说市场一体化进程,要学会“用小事推动大事”。这话说到了点上。
这个说法更强调市场“无形之手”的强大力量。市场具有“见缝就钻、机遇均等”的特点,明乎此,不妨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入手,一点一滴做起来、动起来、改起来;让非公经济活起来,占比大起来;让中小微企业活力足起来,与政府改革形成一股对接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3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