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以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上下联动,集中攻坚,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薄弱问题,努力夯实藏区稳定发展的基层基础。
不让一个基层党组织掉队
坚持“一个支部一个方案,一个问题一条措施”,对自治区75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截至目前,已有695个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转化率达到91.69%。
积极主动整改。拉萨市、山南地区对23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把需要整改的问题、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向党员群众公开,督促党支部激发内生动力,自己改、主动改,解决突出问题65个,群众满意率达到92%。
下派干部帮助。自治区每名省部级领导带头联系基础薄弱、情况复杂的县、乡、村,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乡1村,指导帮助抓好整改。林芝、昌都、阿里3个地区从地、县、乡选派400余名机关干部,驻村蹲点帮助203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调整党支部书记56名,理清发展思路,完善规章制度。
部门联动扶持。林芝地区投入221万元,作为村党支部专项工作经费。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积极协调对口扶贫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筹集资金4200万元,帮助129个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村党支部解决实际问题67个、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3个、创办集体经济实体16个。
建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从本地选。各地市选拔群众熟悉的优秀党员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把118名致富带头人、55名优秀大学生村官选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教育、卫生系统选拔89名党员业务骨干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西藏天路股份公司、拉萨饭店等国有企业选拔58名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党支部书记。自治区工商联选拔6名私营企业主、15名公司总经理、21名企业高管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书记。
由上级派。坚持干部下沉,充实基层骨干力量。从自治区、地市、县(市、区)、乡镇4级机关选派5339名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拉萨市、日喀则地区从地市、县(市、区)机关选派45名机关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从外面请。各地市主动做工作,请热心家乡事业、能为群众办实事的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回来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市将32名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请回来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自治区工商联聘请16名优秀党建工作指导员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书记。
分层次训。自治区党委党校举办2期示范培训班,培训乡村党组织书记200名,带动培训1800人。各地市委党校举办重点培训班12期,培训乡村党组织书记1400余名。县(市、区)委组织部举办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培训班74期,培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5400余名。
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昌都地区针对一些宗族势力、非法组织干预农牧区基层政权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派出由1300名干部组成的工作组,集中整顿12个乡、43个村,依法取缔19个非法组织,组织处理基层党员干部43名。
拉萨市全面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书记诫勉谈话,解决基层党组织不敢担当问题6个、不作为问题10个、乱作为问题4个,对2名严重违纪的党支部书记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日喀则地区通过明察暗访、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对工作失误不敢担当问题68个,解决推诿扯皮等不作为问题58个,解决不依法依政策办事等乱作为问题17个。
阿里地区聚焦“老、大、难”问题,投入资金400万元,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12个。
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
充实基层人才资源。为县乡基层增加行政、事业编制8000个,从高校毕业生中考录3000名乡镇公务员、9500名事业单位人员、1000余名大学生村官充实乡村基层。从区外重点高校中引进800名人才充实基层。实施“转业军人扎根基层”计划,从驻藏部队退役士兵中考录8000名乡镇公务员到基层工作。从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考录479名乡镇公务员。
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投入资金2.4亿元,为乡镇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月发放生活补助500元,为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每月分别发放生活补助550元、550元、400元。投入资金2.5亿余元,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报酬待遇达到1万元左右,为5339名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每人发放安家费5000元、每人解决办公经费5000元,为9万余名“双联户”户长每人每年解决报酬待遇2000元。
加大基层保障投入。自治区财政投入1.5亿元为385个边境自然村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入500多万元为每个村级组织增加工作经费2000元、培训村级组织负责人,投入7亿元为每个驻村工作队安排10至15万元工作经费,投入1.3亿元帮助乡镇新建小食堂、小温室、小浴室、小娱乐室,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