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记辽宁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张青

2014年08月11日14:2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记辽宁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张青

  做“乡下人” 育“紫丽人”

  ——记辽宁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张青

  新华网沈阳8月11日电(记者张逸飞、汪伟)8年前,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的张青决定“下乡种菜”。作为辽宁省农科院的一名科技特派员,她带领团队扎入辽宁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致力于设施蔬菜种苗的选育。

  8年和泥土打交道的日子,张青满身“武艺”得以施展。她掌握的农业技术犹如一颗埋在黑土地里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造福于民。

  1995年,走出沈阳农业大学校门的张青进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农科院工作多年,她切身感受到,传统模式下,科研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率不高。要突破并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下乡”。

  “找到了试验田”,是张青来到农业企业的第一感觉。

  一直以来,我国大棚等设施蔬菜生产中,高档、长货架期的蔬菜品种往往掌握在国外大型企业手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农民的生产成本,也使得种苗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人,改变这一现状是张青一直以来的愿望。

  “农业企业研发最大的困难就是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一个新品种要繁育7-10代才可能出成果。”张青说。而在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作,最大的好处是这里有设施农业,蔬菜1年可以收获3次,顺利的话,培育出一个新品种时间可缩短至3年。

  “‘紫丽人’是我最满意的品种,用了4年时间选育出来,既保持了国产茄子产量高的特点,又结合了国外紫茄子皮薄肉嫩的特点。”张青指着长在秧上约5厘米长短的小茄子对记者说。

  为培育“紫丽人”,张青和她的团队采集了几乎所有的紫萼茄子品种做样本,每年种两季,一季复配40个左右的材料,然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经过反复比对,最终选出一份最优秀的样本。

  如今,全国已经有超过3万亩土地上都种植着“紫丽人”,被端上了全国各地餐桌。去年,种植“紫丽人”的农户如果按照均价每斤3元来计算,平均每亩的收益能达到6万元。

  “发现了推广员”,是张青下乡的又一大收获。

  新产品研发出来后,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推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青告诉记者,农民希望得到的是有更高利润且劳动强度小的种子。每个新品种研发出来后,他们都会找一些愿意学习、接受新事物的农户培训种植,如果获得较好的收益,他们就可以成为新产品的义务推广人。如果收益不好,将对种植户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一方面保障了农户的利益,同时保护了他们支持、推广新产品的积极性。

  如今,张青带领的团队已成功育成39个蔬菜新品种,涵盖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西葫芦、甜瓜6大作物。全国推广面积超20万亩,带动全国农民增收12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农户选用了张青团队选育的新品种,都实现了收入大幅增长。3年前,海城市望台村农业种植户范世科开始种植“紫丽人”,当年就实现年收入翻番。今年他家又盖了一个大棚,跟着张青他还学会了熊蜂授粉等技术,减轻了劳作之苦。

  8年前,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近年来,在张青和她的团队科研成果带动下,蔬菜种子、种苗、蔬菜成品、蔬菜农资4方面产值每年超过2亿元,销售的蔬菜种子从最初全部国外引进发展到80%自主研发。

  目前,辽宁蔬菜种苗研发中心已落户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辽宁蔬菜种苗工程技术中心也即将在此落户。张青说:“我希望能用5年时间实现水果类蔬菜的品种自主化。”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