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8日电(记者黄明 刘永华 王德思)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受灾群众安置点制作热食的解放军炊事员安德华被饿晕后,相关消息引起网民普遍关注:有人感动,有人关心,还有人质疑。新华社记者7日走进成都军区联勤某分部采访,尝试从几个侧面“还原”炊事员晕倒的前前后后。
应急兵站站长王登华:“做饭前他背着40斤食用油走了3个多小时”
地震发生后,受灾群众主要以方便面和面包为食,一些老人和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等现象。成都军区联勤部要求应急兵站5日中午在震中龙头山镇开设3个热食供应点,安德华所在的骡马口村安置点为其中一处。
“5日早上,鲁甸县通往龙头山镇的公路依然不通,去县城采购材料的车开到沙坝村就被堵在路上,100余名官兵只能步行将40袋50斤重的大米,10筐蔬菜,15箱鸡蛋,2箱豆腐和400多斤肉类,用肩膀扛了进来。”成都军区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王登华说,“安德华负责背40斤食用油和一些调料,早上不到8时就出发,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
热食保障队长马保平:“他是炊事班长,负责掌勺炒菜”
食材运到后,安德华和其他4名炊事员立即开始做饭。热食保障队队长马保平说:“安德华当了11年炊事员,又是炊事班长,经验很丰富,炒菜都是他掌勺。”
由于道路堵塞,野战炊事车开不进来,官兵只能把60斤重的连野战给养单元背进来做饭。一个给养单元只能提供两个柴油炉,他们又借用了百姓家里的4口土灶一起做饭。
马保平安排两口锅蒸米饭,两口锅为群众泡面提供热水,一口锅熬稀饭,一口锅炒菜。由于炒菜需要大火,马保平将火力最旺的一口土灶留给负责炒菜的安德华。
“本来天气就很热,土灶里煤炭又烧得旺,靠近都一头汗,不要说站在旁边炒菜了。”负责切菜的上等兵张华说。
安德华:“群众都饿着肚子等着,我怎么能自己盛一碗先吃?”
应急兵站的官兵背着大米、蔬菜和肉类走进灾民安置点时引起群众关注。云盘村68岁的老人周发香回忆说:“年纪大了肠胃不好,吃了方便面肚子又涨又难受。看到解放军要做饭,早早就去守着。”
炊事班临时搭建的厨房周围站满了群众,安德华顾不上休息,用最快速度炒了三个热菜:番茄炒蛋、麻婆豆腐和芹菜烧鱼。
“周围那么多群众饿着肚子,一心就想快点把菜弄好,炒好一个马上做下一个,水壶在旁边都忘了喝。”安德华说。
第一批做好的200份热食很快被灾区群众领完,安德华看到很多人仍然在等待着热饭,立刻开始下一轮制作,有人叫他先吃点,他说:“群众都饿着肚子等着,我怎么能自己盛一碗先吃?”
抡起炒勺没多久,安德华晕倒在灶台旁。
军医田虹:“晕厥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
安德华晕倒后,被战友背到了百米外的解放军59医院医疗救助点,军医田虹立刻对他进行了医疗救助。
“可能是体力透支、气候炎热和低血糖等原因导致的晕厥。”田虹说,“检查了一下脉搏和血压发现没有危险,把他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很快就醒了过来。”
安德华醒来后要求回去,田虹把他摁在床上观察了15分钟,才同意他离开。5日中午,骡马口村安置点共制作550份热食,全部分给灾区群众,应急兵站包括安德华在内的全部官兵都吃干粮。
5日下午开始,交通情况逐渐改善,应急兵站采取从鲁甸县采购和就地购买群众活猪等多种形式,持续保障热食供应。截至7日中午,野战炊事车等装备已部署到位,每餐可保障1400余人的热食供应。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