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7日电(记者黄勇、李怀岩、刘丽琴)炎热的天气,似火的骄阳,闷热的帐篷,让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的水显得特别金贵,灾区群众的供水问题让人牵挂。
7日16时30分,随着新建供水系统的投入使用,震中龙头山镇一批群众终于在震后第五天用上清亮的自来水。
抗震生活被汗水粘滞
地震在给龙头山镇的房屋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同时,镇上唯一自来水厂也惨遭震坏:泵房受损、自来水管网破裂,自来水供应中断。
正值8月酷暑,龙头山镇位于河谷地带,气候炎热日照强,灾后安置的帐篷闷热难当。没有了水,受灾群众和抢险救援人员生活和抢险面临极大困难。
7日早晨,龙头山镇灰街子集中安置点的唐天禄一起床,带着侄子在安置区旁边的水洼中洗了把脸。
唐天禄洗脸的那洼水,浑浊发黄,水洼周围堆满泥巴、砖头和石头,轻轻一搅,泥沙便随水流泛起。“没办法,5天了,这是第一次洗脸”。他说。
灰街子安置点中安放了两个3立方米的水箱,每天按时用车送来,但只能饮用或做饭。
要想洗头洗衣,只能选择在湍急混浊的河边。
“身上衣服已经穿了好几天了,浑身发馊发臭。换洗衣服是从倒塌的房子中捡出来的,不洗穿不了。”正在洗衣服的受灾群众欧廷会对记者说。
晚上,随处可见穿着沾满泥巴散发汗臭的抢险人员和衣而卧。消防战士张志超说,每天早上只能用手指蘸点牙膏擦下牙齿,用点矿泉水漱下口,洗衣洗澡更是奢求。
水逐步解决
地震当天,进入震中的道路在距离龙头山镇7公里处被阻断,包括瓶装水在内的救援物资被挡在外面,不能第一时间运进来,震区第一天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水、缺食品。
云南省住建厅抗震防震处处长张明说,3日晚上,震中龙头山镇灾后供水保证方案便已经制订。
首先是向灾区运送瓶装水解决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渴。
5日,距龙头山最近的通车点是龙头山镇骡马口。在这里,矿泉水方便面等救援物资卸下后,由救灾人员徒步送入龙头山镇。
当日晚上,龙头山镇到鲁甸县城交通全线打通后,大量瓶装水被运入,保证镇上灾民和救援人员基本饮水需要。
龙头山镇上有一家矿泉水生产厂家三龙公司,地震后一度因停电不能生产,但它敞开大门向受灾群众免费提供库存水。
4日下午电力恢复后,云南省建设厅协调三龙公司迅速恢复生产,日生产能力50吨左右,除继续向周边受灾群众和抢险救援人员免费提供外,还承担向镇上最大受灾群众安置点——灰街子安置点送饮用水任务。
“最缺的是送水装水的容器。”云南省住建厅厅长助理蒋刚说。装散装矿泉水的大桶均被受灾居民用作储水桶了,三龙公司便新买了十多个塑料桶,一次只能送水2000斤,保证灰街子安置点送水,一天就得跑20趟左右。
成都军区驻蓉某部车载净水设备6日也投入使用。技术人员颜波介绍,这套净水设备四重过滤,直接将混浊的河水净化为直接饮用水,一天可生产饮用水100吨以上,由村民上门自取。
重建新水厂就地用水
云南住建厅抗震防震处处长张明说,重新建设一个自来水供应系统,是全面彻底解决震中龙头山供水之道,方能以保证灾后一段时期内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的需要。
这一方案在地震发生当天的3日晚上就已经确定。订购新的净水设备,运送管材,铺设新的自来水管网的行动迅速展开。
4日,运送管材的车辆在距龙头山镇5公里远的沙坝因交通中断难以前进,抢险人员硬是靠肩扛手提徒步将器材运到现场。
5日,云南建工集团组织70余名工程人员,不到一天时间就铺设了3公里长自来水管,安装了60多个水龙头,覆盖龙头山镇灰街子灾民安置点、前方指挥部、医疗救助点及抢险救援人员宿营地。
从成都专门订制的净水设备6日下午运抵现场。经过一天紧张的安装调试、水样检测,7日16时30分正式供应生活用水,用这些水做饭、烧开水均没问题。
据了解,这套自来水供水系统日供水能力200吨,可满足1.5万人到2万人的生活用水需要。目前,由云南红十字会提供的日产100吨自来水的设备也正在安装,不日可并网供水,远期供水能力将再提高500吨,供水范围增大。
张明说,目前供水最为困难的仍是村庄,地震对灾区饮用水破坏较大,当地群众平时是喝山泉水和井水,容易受到污染,交通中断加上山高路陡的地形,大型净水设备难进村做到集中供水。
云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赵世文建议,这类村庄如果从山上接引泉水,要先沉淀处理,再煮沸。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煮沸的水是可以饮用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