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8月7日题:河南旱区民众的“取”与“舍”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齐永
“立秋不出头,粮食割喂牛”。正如农谚所说,李秀芳家5亩玉米几乎均未抽穗面临绝收。
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立秋节。正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的中国产粮大省河南终于望穿“秋水”了,局地实施了人工降雨。
“不再浇了,浇了也没用,费电又费钱。”面对眼前一大片状如葱的玉米地,虽然心疼不已但李秀芳还是决定放弃。不过,她还是冀望这场“贵如油”的人工降雨能够让农作物起死回生,减少损失。
李秀芳所在的河南省禹州市苌庄乡于王沟村已经是第三年深陷干旱之夏了,农作物也是连续三年几近绝收,村口一条小河断流、杂草丛生。
连日来,记者深入正遭受“63年一遇夏旱”的河南省的各大重旱区走访,切身感受到旱区民众身处矛盾取舍间。有的村民挖湖取水、有的村民昼夜守候刮山泉,有的村民返乡浇地,有的村民忍痛割爱拔掉枯死庄稼改种其他作物,有的村民决定外出务工挽回损失。
芝麻节节矮、西瓜细又小、花生果少粒小……早已无水可抽的重旱区许昌县灵井乡霍庄、泉店、时庄、湾鲁等村庄所到干旱之处触目惊心;一路走来成片成片田地撂荒,成片成片庄稼枯萎,乡村道路野草枯黄,宛如秋境。
村民刘永海说,下了一夜的小雨只覆盖了农作物表皮层,一旱又没墒了。他所在霍庄村的抗旱井需要等四小时才能抽十分钟的水,“我也不想费劲了,还不如趁早去南方打工挣钱。”
当地官方称,旱灾当前,应当以人畜饮水为主。并倡导农民放弃浇地以减少地下水资源浪费,政府给予补贴。
河南官方于6日明确提出,缺水地区严禁盲目扩大用于景观、娱乐的水域面积,限制洗浴、洗车等高用水服务业发展。而在此之前,平顶山、许昌、洛阳等地早已开始限水。平顶山市一洗车行因偷偷营业被查封。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禹州市区不少洗浴中心停止营业,洗车行大门紧闭。一家洗车行的老板说,“查的厉害,给钱也洗不了车”。
一边是放弃一边在坚持。许昌县桂村乡东杜村一处田地里,黄豆苗耸拉着脑袋。50多岁的村民卢保恒在淅淅沥沥小雨中忙碌着施肥,“听天由命吧,收多少是多少吧,比不收强些吧。”
“这样墒情会坚持久些。”禹州缸瓷窑村的村妇张富琴手中拿着一条长长的软水管一边给芝麻浇水一边与记者搭话。
她身后百步之处便是防洪标准达到500年一遇的禹州牛头水库,但早已干涸见底,羊群肆意奔跑觅食,三日之前,河南省省长谢伏瞻曾到牛头水库。
张富琴所抽的水来自一座废弃的煤井。她说,旱情发生后村民们在寻觅水源时发现村内四口废弃煤窑井内有水,该村农作物所需灌溉水均取自于此,得益于此该村农作物长势较好,“多亏了这几口废煤井,不然我们村的庄稼就绝收。”
河南官方6日通报称,目前该省仍有2714万亩秋粮“喊渴”,其中重旱863万亩。持续两月的旱灾已致使该省直接经济损失40.09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损失33.77亿元。(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