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张宸)在硬化的道路上铺黄土种豆苗引发诸多猜测,推进危旧片区改造引发部分群众采用极端方式表达诉求……一周之内,江苏省泗洪县两次因土地问题“上头条”,引发舆论热议。
据当地有关部门回应,泗洪“铺路种豆”是由于违规占用了耕地,现在正在按上级要求进行整改。“铺路种豆”整改显然达不到复耕的要求,是搪塞民意、欺骗上级的形式主义。更应该追究的是,除了这次事件中涉及的有关乡镇,当地这种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未批先动”行为还有多少?
对于部分群众“喝农药”表达诉求一事,仍可见泗洪有关部门工作的不足。不少群众反映,泗洪危旧片区改造工程的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相对偏低。同时,征收房屋调查登记结果公示还未完成、一些房主对协议还存在异议,有关部门就开始强拆村民房屋。如此做法,根本不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程序,哪里还将公民的财产权放在眼里!当地相关部门明目张胆地不惜采取极端方式推行改造工程,这背后除了推进城市建设的冒进,是否还有权力寻租或权钱交易?
其实,这两起事件不过是泗洪土地问题的冰山一角。据江苏省国土部门的公开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泗洪县仅被有关部门要求整改的违规建设项目就超过1950亩,泗洪自定拆除指标超过2100亩。如此大面积的违规建设,人们很难相信其中没有腐败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于违反土地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不仅需要恢复土地原状,还可并处罚款,相关责任人也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泗洪被要求整改的违规建设项目竟超过1950亩,按当地有关负责人坦承的,“复耕的土地难以完全恢复成农田”。那么,如此大面积的耕地受到破坏,难道不应该有人为此担责吗?
未审先建以造成既成事实、以占补平衡为由侵占良田等等,近年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只有把每一起受到社会关注的事件紧抓不放,严查背后可能存在的种种猫腻,并依法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重树国家法令的威严。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