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个月,由唐山师范学院的大学生集体创作的《家乡抗战胜迹图》近日完成。作为创作者,他们最大的心愿是把这张地图捐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家乡在抗日战争中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说起创作《家乡抗战胜迹图》的缘由,唐山师范学院团委书记刘金玲说,近来日本右翼分子否认侵略历史,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不少学生对此纷纷议论,但对那段历史却不尽了解。”为此,今年4月,唐山师范学院在学生中发起了一次“红色寻访”。
“不忘历史、立志成才才能报效国家。”在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李卫中看来,“红色寻访”是对大学生成长进行引导教育的好办法、好机遇。“要把活动做实、做好、做活,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协作的大活动、创作的大作品。”
很快,在“红色寻访”的旗帜下聚集了200多名大学生。
丰润潘家峪是位于燕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1941年1月25日,日寇在佐佐木的指挥下,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惨案,全村1230人被残杀,1100间房屋被烧毁……清明节前夕,学生们走进潘家峪惨案纪念馆。“看到墙上镌刻的死难同胞的名字,那一刻静得出奇。”该校史法系大二学生魏富敏说,“这样的惨案,日寇在冀东制造了100多起。”
迁西喜峰口是歌曲《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地,张自忠、宋哲元曾在此指挥作战。在长城抗战纪念园,那张“中国人”的巨幅书法打动了每位学生。纪念馆陈列着当年国民革命军29军的军旗、军号、大刀和战斗用品,还有日寇的指挥刀、钢盔、武器。手抚那把巨型大刀,学生们与纪念园的创办者张国华唱起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寻访归来,该校史法系学生开始搜集历史资料,资管系学生寻找地图模板,中文系学生编写故事,美术系学生执笔创作。
炎热的夏天里,他们用36张课桌拼成长、宽各5米的画台,把两张3.6米长、1.5米宽的宣纸拼在一起,开始了最特别的创作。
整理写生草图,翻阅历史资料,勾勒主体小样,把握人物和事件的特征,寻找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当年抗战英雄穿什么衣服、用什么武器,学生们都要查证资料,向老师请教,反复修改,以还原历史。
创作中,他们趴着画、跪着画,好多学生膝盖都跪青了。工笔画需要上七八遍颜色才行。上色时,因为干湿度不能间断,学生们常常顾不上吃饭,从早上8点画到晚上9点,有时还要再多画一阵儿。
大学生张晶晶在《创作日记》中写道:“在纸上与英雄‘面对面’,没有言语却是心与心的贴近;昨天与今天,穿越在这张图上,传递着一种嘱托、期盼和梦想。”
对于学生最终的创作,该校美术系主任张高志颇为满意:“《家乡抗战胜迹图》的绘制,不仅检验了学生专业的创作能力,也检验了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作为师者,他更为看重的是:“通过这张手绘地图,学生们用画笔把英雄的灵魂复活,更把民族精神植入自己心灵深处。”
当年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的长子、现年81岁的李惠仁还特意为大学生的创作题字:“我们家乡的抗战胜迹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