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李薇帆)7月31日,渝北区召开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关于加快建设临空都市区的决定》。未来,该区将围绕临空经济发展和现代都市建设两大主题,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都市区,到2016年,初步构建起结构优化、功能清晰、动力强劲、特色明显的临空都市区框架体系。
“渝北全域属于都市功能拓展区,是未来经济和人口增长的主要区域,最大限度发挥机场这个资源优势,才能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渝北区区委书记沐华平称,渝北最大的优势就是江北国际机场。
根据《重庆市临空都市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临空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以江北国际机场为中心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中,机场红线范围内32平方公里为机场控制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两路老城、空港新城、石盘河商务区、北部新区、悦来会展城等区域,以及龙溪、龙塔、龙山地区为商务服务区;空港工业园、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及5至10公里范围内的台商工业园、龙兴工业开发区为制造配送区;10公里范围以外的现代农业园区和镇街均为外围辐射区。
渝北提出了渝北临空都市区建设的转型方向,即围绕临空经济发展和现代都市建设两大主题,优化临空制造、临空商务、临空物流、临空会展、临空都市农业等五个分区,打造仙桃大数据谷、临空创新经济走廊和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三大战略平台,构建人、货物、资金和数据四个“大进大出”枢纽,提升创新、枢纽、高端制造和生态、宜居、平安六大功能,努力推动经济增长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城市形态从与航空关联性不强的工业城区向以机场为中心的航空大都市转变、社会治理从以物为主的管控型向以人为本的服务型转变,最终实现“远方的客人留下来、落户的企业不想走”的临空都市目标。
据介绍,到2016年,渝北将初步构建起结构优化、功能清晰、动力强劲、特色明显的临空都市区框架体系,临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到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宜居宜业的临空都市区,临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