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30日电(记者 吴振东 朱翃)记者从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教育部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教育部门将通过多项举措,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快校园足球的普及,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同时,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此外,校园足球工作的相关做法,今后将拓展到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总体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袁贵仁说,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并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同时,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锻炼活动,上午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体育考试评价也将得到改进。体育课将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要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教育部提出,把“体育与健康”作为今年首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两个学科领域之一。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