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评论:审计常态化促领导干部守规矩

2014年07月29日09:41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论:审计常态化促领导干部守规矩

  这种常态化的审计远优于离任审计,它能够对领导干部的实际行为产生即时性的约束力。

  从柔性到刚性,从“可以”到“必须”,审计制度迈出了关键一步。最近,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细则》。与2010年两办颁布的相关规定相比,这一细则明显刚性化了。

  比如4年前的这个规定第五条显示,可以在领导干部任期审,也可以离任审。而这次细则明确,重点审计对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这是一个重大的改进。这意味着那种在实际执行中的离任审计,变成了任期中间的必须审计。这就使审计常态化了,而不是离任时的某种象征。显然,这种常态化的审计远优于离任审计,它能够对领导干部的实际行为产生即时性的约束力。

  离任审计也能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比如2008年以来,全国共审计22万多人次,查出被审计领导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000多亿元。但这仅仅是一种事后的警示与惩处。加上离任时,容易让一些人产生同情、放过一马等心理,这就可能使离任审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实际中变成走过场。

  而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刚性约束之下,审计的内容则进一步细化,刚性效应明显增强。诸如地方政府性债务、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情况,都被列入审计内容。将这些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纳入制度轨道进行规约,可以说是从制度上对民意的一次有力回应。

  不能不看到,在治理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过度、过滥、过分,甚至到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地步。比如借债搞政绩,自己升迁了,巨额债务留下了。再比如,为求GDP,把资源破坏了、环境污染了,自己任上可谓花团锦簇,身后可是怨叹一片。没有规矩,发展搞不好,也搞不长久。对这些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审计,也正是在促使领导干部守好规矩,懂得什么事情做不得、不能做得太过。

  显然,这次细则的出台,打的是一套组合拳。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就指出,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这就意味着,审计结果将作为对领导干部约束的一个全方位依据。比如,查出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的,将受党纪国法惩处;查出应承担责任的,将会受到免职、降职处理;查出有一般问题的,可能会被约谈提出建议,甚至影响到提拔。

  在相当意义上说,审计制度的刚性,就体现在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管理的一个新起点、一个必要条件。如果例行审计一下,把审计结果“挂账”,审计制度恐怕就成了纸老虎,再怎么常态化也没有威力。(京华时报)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