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如何打消民资进入国企的顾虑

2014年07月29日02:30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如何打消民资进入国企的顾虑

  ■ 一家之言

  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按股权享有话语权。如果把现有的竞争性国企尽量地向民资开放,那么众多民资的话语权是有可能大于国资的。

  现在全国性的国有项目和央企向民资开放,真正动起来的还不多,可是6月以来,据重庆、江西、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已公开的数据,向民间资本开放参与国有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规模已超过上万亿元。不过,在民间资本一边,介入的意愿似犹有欲进还止、顾虑重重之态。(据新华社)

  民间资本这种态度是预想不到的。按理,绝大部分民资长期来几乎都是孤军奋战,明面上享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实际上却是条条框框限制甚多。现在能够进入国有项目国有企业,有政府势力为依靠,有的还有特许经营权和垄断经营权,其盈利把握增大许多而风险概率却缩小不少,资本是趋利的,民间资本怎么会在此刻望而却步呢?

  根据现在几个已经开放国有项目的地方的情况看,民间资本的顾虑主要有两个:一是很多项目没有吸引力,譬如有些地方开放的国有项目都属于像钢铁、机械制造等“夕阳产业”;二是觉得国有大企业水太深,自己资本小,进去之后没有话语权。

  民间资本的这两个顾虑确实存在于目前政府向民间资本开放国有项目的现实中。

  我国4月下旬宣布向民间资本开放国有项目,包括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其初衷或许是:第一是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二是逐渐打破国企单一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模式,推进混合所有制以提高国企效率;第三是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有必要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以及棚户改造等方面投资来激活基建投资,而若能在这方面吸引到民间资本参与,那么它所带来的效益可能是最高的,而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则肯定可以讲是最小的。

  从我国决定向民间资本开放国有项目的意义来看,拿钢铁、机械制造等夕阳产业向民资开放,显然“诚意”有限。那些钢铁、机械产业和企业,许多已经是过剩的、等待淘汰的企业,此时要引进民资,岂不是企图诱引人家的钱来救这些“僵尸”企业吗?民资不会那么傻。

  而民资担心没有话语权的顾虑,可以从两方面去解决。

  我国决定向民资开放的首先是国有项目而不是现成的国有企业。在那些原本必须是国有资本控制的领域,甚至是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利润丰厚,民资肯定是愿意进入的。不过这些领域中的企业往往实力雄厚,当今社会民间资本总量虽然庞大无比,但单个大富豪毕竟不多。因此,在这些领域中完全可以建立起以民资为主体的股份制新企业。

  这就需要这些领域中的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股权制度。这个道理也完全适用现有的国企向民资开放。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按股权享有话语权。如果把现有的竞争性国企尽量地向民资开放,那么众多民资的话语权是有可能大于国资的。民资对国企水太深的顾虑也就可以去除。

  □郁慕湛(财经评论人)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