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并进入录取阶段。一些家长开始操心孩子能上个什么样的大学;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开始考虑大学学费有多少、上学的钱怎么筹。国家推行多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如今申请贷款容易吗?这些年还款情况如何?银行对这些贷款的风险又怎么管?
助学贷款每人每年6000元,在读期间利息财政负担
从5月初开始,江苏省宿迁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就已经启动。今年宿迁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算总额为5950万元,将资助8500名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三学生可以在学校直接提出申请。等高考录取结束、贷款申请审核通过后,这些大学新生就可以拿到助学贷款了。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在户籍地办理的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问题。贷款额度为每人每年6000元,贷款利率执行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不上浮;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最长贷款期限可达14年。学生毕业后的两年为贷款宽限期,借款人可只还利息。
由于这一政策性贷款优惠力度大、还款压力轻,已成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筹措大学费用的主要途径。2013年,宁夏共有4.5万名学生获得了生源地助学贷款2.39亿元,基本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贷尽贷。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主承办机构,目前已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43.3亿元,支持学生上千万人次。”国家开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并于2008年在全国推广。
助学贷款期限长无抵押,较一般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大
“长达14年的还款期限,在大幅减轻学生还款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贷款风险。”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特点是金额小、笔数多,而且学生流动性大,到了还款期学生已经离开学校。
据宿迁市教育部门介绍,2007年办理的第一批助学贷款,在2011年进入还款期后,还款情况一度不理想,违约率较高,总体回收率只有69%。去年上半年,各县区纷纷采取措施,对于长期联系不上的学生千方百计通知到位。今年3月,全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平均回收率达到了95%以上。
记者从一些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到,贷款违约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时间长了记不清还款要求、还款时间等;二是个别学生诚信意识不强,主观上能拖则拖;三是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的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
与一般贷款相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长、无担保抵押,再加上贷款利率低、管理成本高,银行要承担较大风险,却赚不到什么钱。为减轻银行的风险与压力,2008年国家建立了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金比例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拨付给国家开发银行。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在本省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和地方分担。
今年5月,财政部、教育部出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明确自6月1日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实行结余奖励和亏空分担。风险补偿金若超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超出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奖励给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若低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不足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县级财政部门各分担50%。
刘尚希认为,对风险补偿金作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助学贷款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由县级学生资助中心承担的。比如,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调查、认定,跟踪了解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受经办银行委托催还贷款等。因此,在资金奖励上给予倾斜也合情合理。
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不按时还款的将影响个人信用
近年来,国开行从机制建设、业务流程和贷后管理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省、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实施主体,建立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相互联结的风险防范链,全程跟踪和管理助学贷款,促进了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建立共同借款人机制,由借款学生和家长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依托县区资助中心和高校,通过电话通知、上门走访、寄送还款通知书和逾期催收通知书等方式联络学生和家长还款。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银行、省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和就业单位能够共享、共管贷款信息,提高贷后管理效率和质量。
建立长效约束机制,加大违约成本。自2012年起,国家开发银行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纳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学生毕业后不按时还款,将对个人今后申请房贷、车贷等产生负面影响。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23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