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王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7日发布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死亡不良事件报告75份,严重伤害事件报告34524份,共计34599份,较2012年增长46.9%。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指获准注册或已备案、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按照“可疑即报”原则收集报告。
按照现行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3年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共涉及43类产品,涵盖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所有医疗器械类别。其中,报告数量位列前十位的产品类别依次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注射穿刺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物理治疗设备,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普通诊察器械,医用电子仪器设备,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和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与2012年相比,报告数量位列前十位的产品类别完全相同,仅排名略有变化。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