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高层动态

  

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2014年4月1日,布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4年04月02日05: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尊敬的菲利普国王夫妇,

尊敬的范龙佩主席,

尊敬的迪吕波首相,

尊敬的德维戈主席、莫纳尔院长,

尊敬的各位使节,

老师们,同学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欧洲学院同大家见面。首先,我向学院的老师们、同学们,向各位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的欧洲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在弗拉芒语中,布鲁日就是“桥”的意思。桥不仅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同时也是沟通、理解、友谊的象征。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刚才,我和菲利普国王夫妇一起,参观了位于根特的沃尔沃汽车工厂。这家工厂是比利时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投资”和“欧洲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利共赢的桥梁。

  欧洲学院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是人们反思战争、渴望和平的产物。人类历史总是伴随着战争魔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促使欧洲人民痛定思痛,在让·莫内、罗伯特·舒曼等一批政治家领导下,开始联合自强,为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而奋斗。

  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欧洲学院不仅成为欧盟的重要智库,而且成为“欧洲政治精英的摇篮”。范龙佩先生说,欧洲学院“始终位于欧洲一体化的核心”,体现了“在战争废墟上诞生的欧洲信念”。

  老师们、同学们!

  就在欧洲学院成立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1975年,周恩来总理和索姆斯爵士审时度势,作出了中欧建交的决定。现在,中欧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60多个领域建立了对话磋商机制;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到5591亿美元,双方每年人员往来500多万人次,留学生总数近30万人。中欧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欧关系发展空间还很大,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方需要加深对欧洲的了解,欧方也需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借此机会,我想给大家谈谈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希望有助于大家观察中国、研究中国、认识中国。介绍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选择中国几个最显著的特点来讲讲。

  第一,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入侵不断,中国社会动荡不已,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穷则思变,乱则思定。中国人民经过逾百年前赴后继的不屈抗争,付出几千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对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犹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所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允许别人干涉中国内政。我们过去一直是这样做的,今后也会这样做下去。

  第三,中国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甚至发生过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第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总量虽大,但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中国城乡低保人口有7400多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有1000多万人,几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今年春节前后的40天里,中国航空、铁路、公路承载了大约36亿人次的流动,相当于每天都有9000万人在流动之中。所以,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目前的中心任务依然是经济建设,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第五,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强调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我们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也相信,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

  世界是多向度发展的,世界历史更不是单线式前进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有一个法国作家说,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生命。希望我的介绍能够让中国在你们眼前更透明一些。我也真诚希望,欧洲学院能够培养出大批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人才,为中欧关系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老师们、同学们!

  中国和欧洲虽然远隔万里,但都生活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之内,生活息息相关。当前,中欧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刚才,我说到我们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要建设和平稳定之桥,把中欧两大力量连接起来。中国和欧盟面积占世界十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3个常任理事国席位。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是双方的共识。我们要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关键性作用。文明文化可以传播,和平发展也可以传播。中国愿意同欧盟一道,让和平的阳光驱走战争的阴霾,让繁荣的篝火温暖世界经济的春寒,促进全人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

  ——我们要建设增长繁荣之桥,把中欧两大市场连接起来。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是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我们要共同坚持市场开放,加快投资协定谈判,积极探讨自由贸易区建设,努力实现到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00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我们还要积极探讨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让亚欧两大洲人员、企业、资金、技术活起来、火起来,使中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我们要建设改革进步之桥,把中欧两大改革进程连接起来。中国和欧盟都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进程,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双方要加强在宏观经济、公共政策、区域发展、农村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对话和合作,尊重双方的改革道路,借鉴双方的改革经验,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

  ——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即将发表第二份对欧盟政策文件,重申中国对欧盟和发展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去年,中欧共同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在近百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雄心的合作目标。双方应该一道努力,尽早把蓝图变为现实,让未来10年的中欧关系更加美好。

  老师们、同学们!

  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方决定同欧洲学院共建中国在欧盟国家的第一个“中国馆”,提供1万册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等各领域发展情况的图书和影视片用于学术研究。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建议同学们多到中国去看看。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希望中欧双方的同学们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促进中国和欧洲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促进中国、欧洲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新华社比利时布鲁日4月1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2日 02 版)

(责编:刘军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时政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