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刘烨 赵碧清)2014年3月4日17时20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副常务副会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萧玉田做客新华网2014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在第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提出有关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现在中央,特别是习总书记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作为重大的战略思想,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我们想请您谈谈对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又有什么样的思考和建议?
[萧玉田]:京津冀区域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京津冀区域发展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对京津冀一体化寄予厚望,并于今年2月26日在北京亲自主持座谈会听取京津冀三地领导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想法和建议,我想这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问题确实是在十届全国人大的时候就已经关注了,因为京津冀区域发展很早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领导都有了这方面的思考,另外很多学者也都建议把京津冀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又一个经济隆起带,打造一个首都经济圈。现在中央已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想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到了最好的历史时期。我也一直关注着环首都贫困带这个问题,十届人大期间,在河北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时候,我也围绕这个问题做了发言和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今年,我仍然延续原来的思考,提出设立环首都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特区,要把这个放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空间中去考量。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解决环京津贫困带或者说是环首都贫困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按照木桶理论来讲,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往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环首都地区存在的这个贫困带,我想就是京津冀区域发展中最短的那块板。利用这个机遇,把解决环京津冀贫困带这个短板做一个攻坚战去打,彻底解决环京津的贫困带问题。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首都周边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协调同步的示范区,树立一个样板。树立一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方式,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环首都周边地区虽然贫困,但是生态良好,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为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环首都贫困带最穷的地方一个是承德市一个是张家口市还有太行山区,都是生态相对优良的地区。特别是承德,去年在中国国际电台国际在线举办的全球网民的评选中,承德作为“最中国生态城市”排在前列。在评出的十个最生态城市中排名第四,它是一个天蓝、水清、山绿,空气清新的城市。咱们都知道,现在困扰大家的就是这个严重的雾霾天气,2012年、2013年,还有今年前不久刚刚结束的这个严重雾霾天气,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承德始终保持了一片蓝天。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