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央视"家风是什麽"研讨会 核心价值观宣传有益尝试【2】

2014年02月28日14:03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央视"家风是什麽"研讨会 核心价值观宣传有益尝试

  主流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是央视今年春节期间创新推出的一档宣传核心价值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节目,也是央视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家风报道的成功运作和良好效果,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央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理直气壮地宣传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宣传毫无疑义地应当在媒体宣传中占据突出位置。基于这样的考虑,央视主动设置议题,策划推出了该系列报道,力图旗帜鲜明而又入脑入心地宣传核心价值观。中央领导称赞家风报道“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报道播出后,说家风、话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热门话题,广大网民热衷“晒家风”,全国媒体纷纷关注和评论家风,学术界出现一批专门阐述家风的理论文章,我们认为,这是全社会对央视宣传的最高肯定。

  第二,宣传核心价值观,提升舆论引导力,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

  首先是选题上的创新。我们认为,把家风作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老百姓用朴实的语言诠释家风,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散发出清新自然的文风。二是报道形式的创新。在海采中,我们采取讲家风背后的故事、进而聚焦文化历史传承的采访模式。在手法上,要求把记者框进镜头里,让镜头动起来,跟着采访对象走,镜头尽量不要断,要有现场对话。采访对象上,把冯骥才、王蒙、梅葆玖、钟南山等一批知名学者、社会贤达纳入海采范围。最终,我们把老百姓的俗语方言大白话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来,构成了“中国家风”的原生态底色,让人爱听爱看。三是报道载体的创新。我们注重立体联动、多形态呈现,在《新闻联播》以头条、提要的方式连续挂标播出八集,并配发编后、评论,同时在《朝闻天下》《共同关注》等时段加长播出,在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与网友互动,及时更新网友反馈。

  第三,新闻节目一定要“接地气”,从人民群众中捕捉时代主题,体现人文情怀。

  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节目不仅要紧扣亿万中国人内心的现实关切,而且要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和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起来。而选择在中国人对“家”的情感浓度最高的春节期间,向亿万中国人和海外同胞发问“家风是什么”,可谓时机切合,恰到好处。正因如此,在海采过程中,无论是平常百姓,还是名门之后,不管是国内观众,还是海外同胞,面对这个既让人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话题,侃侃而谈,有感而发,甚至潸然泪下。在百姓海量的回答中,那些体现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和民族精神的内容,那些我们今天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得到了最生动、最直观、最真实的呈现。

  第四,新闻节目要从传播的社会价值中体现媒体的责任感。

  在整个报道中,央视共派出国内外95路记者,搜集了4000多人的家风回答,仅视频素材就长达175个小时,而最终只有近百人的精彩回答呈现在屏幕上,也就是说最终只有1%的内容播出。这种采播方式为我们今后做好“中国梦”的宣传报道奠定了扎实的舆论基础,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报道途径。(中央电视台台长 胡占凡)

  接通两条线 打通两个场

  《家风是什么》系列节目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走转改”报道需要接通两条线,打通两个场。

  接通两条线,就是要接通“天线”与“地线”。“天线”就是中央关心什么,决策层的注意力在哪里。春节前,我在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集体讲话时,注意到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家风,把家风和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地线”就是民众的感受是什么,社会人心的痛点、共鸣点在哪里。当下很多国人痛感道德失范,各式各样的问题实际上指向的是价值观问题,家风说到底是一个家庭里的主流价值观。往宏大了说,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朴素沉淀,往具体了说,家风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精神源头。因此,重提家风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

  打通两个场,涉及主流媒体如何同时面对传统舆论场和自媒体舆论场。近两年的节假日里,央视“走转改”报道经常采用街头随机采访的方式来主动设置话题。《你幸福吗?》《父亲母亲最在乎什么?》《爱国让你想起什么?》等报道的历练,让我们认识到,媒体竞争在内容,“拼”的是现场和立场。主流媒体要想有效引导舆论,就要勇于深入到自媒体舆论场,并且不怕发生碰撞。我们还要认识到,这种碰撞不能以撞击猛烈而图一时痛快,更不能丢掉主流媒体的担当去迎合、讨好而图一时掌声,而应以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为目标,做出最佳的传播处置。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在进入公共舆论场时,要捕捉到准确时机,设置好接地气、触碰人心的话题,才能做到手术刀般地精准切入。

  这个节目的创作带给我们三点体会:一是提问要“上口、走心”。确立了“家风是什么”为主提问后,我们进一步推敲、细化了追问,如您家有什么样的家规,您父母对您说过的哪些话,哪些事情对您的为人处世很有影响,等等。

  二是采访要真实可信。我们制作了《海采手册》,对记者、摄像提出一系列刚性要求,如采访必须是随机的,杜绝摆拍。回答必须是即兴的,报道没有标准答案。摄像要捕捉采访对象的“不设防”的回答。

  三是操作要肯下“笨功夫”。央视春节问家风,整个报道动用了国内国外95路记者,足迹遍布国内所有省份,覆盖到港澳台和海外,在几千个样本基础上筛选,有效增加了报道的影响力与说服力。(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杨华)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