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 董冠洋)中国环境保护部20日在北京公布了中国首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80.9%的受访者对中国整体环境状况表示“十分担忧”,较关注雾霾、饮用水及食品、放射性污染问题;99.5%的受访者选择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但呈现“践行度不够”特征。
“美丽中国”是民众的共同梦想。调查项目负责人、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章少民介绍,此次调查主要就公众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展开;历时一年,覆盖除港澳台、西藏之外的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50个城市和地区;共收回面对面问卷14977份,网上问卷6665份。
调查结果显示,逾八成受访者对中国整体环境状况表示十分担忧,关注雾霾的受访者达到90.3%,饮用水及食物关注度达到86.8%,放射性污染关注度达69.4%。
虽然有78%的受访者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人的事,但选择政府和环保部门对此负主要责任的受访者仍达到70%以上,具有较强的“政府依赖型”特征。
此外,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呈现“高认同、低知晓、践行度不够”特征,对PM2.5(细颗粒物)理解准确率仅为15.9%;10条生态文明行为中,公众平均践行6.2条,34.3%的公众践行数量不足5条。
此次调查发现,网络已成为环保知识传播的最佳途径,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获取知识的公众达到52.3%;但在农村,以此获得知识的民众不足20%,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也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从区域上看,中国东部地区在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践行度上均高于中西部;从群体上看,年轻人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践行度普遍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度低,但践行度高于年轻人;从职业上看,个体经营者、普通职员生态文明意识较低。(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