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路边的迎春花都开了,没想到一下子又回到了‘冬天’。冷热变化太迅猛,当真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吗?”近日来,江城武汉温度骤降,最低温度甚至达到-4℃左右,市民马志杰一不小心就患上感冒。
1月下旬至2月初,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南方地区温暖如春,湖南、江西、广西等地气温一度高达20℃至25℃。而2月7日以来,寒流袭来导致强南方降温、降水。这样的天气显然让很多人“吃不消”,而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早薹早花油菜易遭冻害
1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黑石铺村农业蔬菜基地,大面积的油菜绿油油连成一片,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嫩。农户张波捧着刚摘的油菜薹说道:“今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促进了油菜的生长,部分油菜已提前抽薹开花。”然而,十多天之后,当地气温却险些“破零”。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拴说,这次气温骤降,对于江南、西南部分地区已经近入抽薹开花期的油菜来说,的确容易导致冻害。
钱拴指出,油菜1月份就抽薹、开花,比正常情况下有所提前,这与前期温度偏高、日照偏多有关。油菜生育进程加快,早薹早花会使植株体内营养物质无效消耗,而植株抗寒能力亦明显减弱。而近期的强降温、降雪(雨)将对油菜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钱拴建议,对于有早薹倾向和已早薹早花的油菜田,要抓紧田间管理。一方面,增施土杂肥等有机肥料,增强其防寒抗寒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早薹早花的油菜田,要及时摘除主薹的2/3,减少营养物质无效消耗,促进一、二次分枝形成,弥补产量的损失。此外,摘薹宜在晴天进行,在寒潮到来时不宜摘薹,以免伤口受冻腐烂和感染病菌。
南方蔬菜、林果受低温威胁
2月7日以来,南方出现明显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局地降温达12℃以上,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作物、家禽家畜和水产等养殖业均有不利影响。受影响较大的,包括江南和西南部分地区的设施农业、露地蔬菜及经济林果,而华南、云南等地的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果则可能遭受寒害。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2月上旬前中期全区大部气温明显偏高,光照充足,对冬菜、马铃薯等冬作物的生长及采收成熟的水果和蔬菜供应春节市场有利,对春耕备耕工作的开展和甘蔗的收运也有利;但2月上旬后期,强冷空气袭来,广西局地甚至出现了霜(冰)冻天气,威胁各地冬种农作物及喜温作物的生长,也不利于家禽、家畜和亚热带水产养殖等。
2月中旬南方大部地区气温预计将持续偏低,钱拴建议,当地应继续加强蔬菜以及越冬作物和果树的防寒保暖工作;增加精饲料的喂养,以提高畜禽抗寒能力,并用茅草或稻草围栏,以防风寒入侵,尽量防止冻死冻伤;继续做好甘蔗砍、运、榨调度工作,优先砍、运受冻甘蔗,以免影响糖分,并想方设法加快甘蔗砍、运、榨进度。
气温骤降于冬小麦生长无碍
不过,今年冬天“前暖后雪”的天气状况对于北方冬小麦的生长则是非常有利的。
“去年秋季,北方冬麦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土壤墒情较好,小麦入冬前苗情呈现近5年来最好状态。去年12月1日至今年2月3日之间气温偏高,也利于冬小麦越冬。2月3日之后,冬麦区温度骤降,但同时也出现降雪,避免干冷情况出现,积雪如同给小麦盖上了一层棉被,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利于冬小麦后期越冬。”钱拴说。她表示,近期温度骤降可能会导致冬小麦返青偏晚,但这并不会对小麦产量带来不利影响。相反,气温明显降低还有利于降低病菌、虫卵越冬的基数。
更为重要的是,与这次降温相伴而来的大面积降雪基本覆盖整个冬麦区,对于小麦即将开始的返青来说,堪称一场“及时雨”。钱拴说,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北方冬小麦由南往北将陆续返青,需水量增加,而此次降雪后的水分渗透深度可达10厘米至20厘米。此外,在2月中旬,冬麦区还将有另一次明显雨雪过程,可使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省麦区土壤墒情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次降雪恰逢其时,让各地发生初春干旱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也为冬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气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