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爆竹灰霾“神同步” 广东过半地市重污染【2】

2014年02月01日10:14    来源:南方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爆竹灰霾“神同步” 广东过半地市重污染

  外地经验

  京沪“控鞭”空气好转

  据新华社电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出现大雾天气。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本来就变差的空气质量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局部地区主动减少烟花爆竹燃放,空气质量好于往年。

  北京市政府烟花办昨日介绍,截至除夕当天,北京市马年春节共销售烟花爆竹12.6万余箱,比去年同期下降52%。该办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晚集中燃放持续的时间也比往年明显缩短。与此同时,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显示,除夕18时至农历正月初一零时,PM 2.5平均浓度为140-160微克/立方米之间,为轻度至中度污染水平,远低于去年;PM 2.5小时浓度最高值为246微克/立方米,昨晨1时浓度迅速上升,但远低于蛇年春节部分监测站点10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浓度。

  据上海消防部门数据,2014年春节,600家毗邻居民区的烟花销售门店已被要求关闭,上海正规烟花爆竹销售点从160 0个压缩至1314个,同比下降近20%,多数销售点的销量也比往年下降两到三成。相应地,上海市环保局数据显示,正月初一1时上海P M 2 .5小时浓度达最高值,为290微克/立方米,但比去年同期低45%。

  最新研究

  大规模燃放烟火会导致区域性雾霾

  烟花爆炸时很明显会向大气中释放颗粒物和烟尘。但直到不久以前,科学家还不清楚,这些污染物可能会扩散到多远。日前,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首次证实,大规模燃放烟火会导致区域性雾霾。研究者利用大气监测颗粒质量浓度及电镜单颗粒方法发现,中国新年集中燃放烟花和爆竹时,会释放的大量的有毒有害金属颗粒物,与远在50千米以外背景大气中找到的空气颗粒物成分类似。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国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的李卫军博士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说,烟花爆竹燃放不仅释放大量金属颗粒,还会释放有毒有害的有机物、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除夕夜集中燃放烟花和爆竹时,颗粒物的排放由点源连接成面源,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及酸性气体迅速急剧升高。当这些颗粒物被进一步输送至下游区域时,这些酸性的气体会进一步转化为细颗粒,并和有毒有害的重金属颗粒混合,更易被人体呼吸道吸收。李卫军表示,这些颗粒物究竟多大程度上影响健康,并没有定量研究结果。目前,山东大学和伯明翰大学正计划对其毒性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量化烟花爆竹排放颗粒物的危害提供科学数据。 果壳网

  焦点1

  禁鞭令

  环境与民俗该如何取舍?

  今年多省份两会热议禁燃烟花爆竹

  今年多个省份的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倡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特大城市禁放烟花爆竹的时机已经成熟。”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汤啸天认为,“大量事实和数据已经表明,燃放烟花爆竹既危害人身安全,又有害公共利益。”

  但老百姓对于禁放鞭炮的不同意见,增加了治理难度。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宪认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放鞭炮是春节习俗中最容易被记忆的一项,但对于大中城市而言,这一习俗的保留受限越来越多。随着城市发展、环境变化,旧民俗难以维系,但在人们依然对这些旧民俗保持着很高需求的现实情况下,就需要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民俗”来填补,如果只是一味地取消、禁止,也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专家认为,目前人们对燃放烟花鞭炮的习俗仍有很高的需求,一味地限制、禁止不切实际。不过,随着城市发展、环境变化,这些传统民俗也需要与时俱进,用更多样的民俗文化来营造过年氛围。同时,监管部门要从长远出发,推动烟花企业研发和推广零污染烟火、电子烟火等新型设备。 新华社

  焦点2

  源解析

  灰霾主要源头究竟是什么?

  首份“源解析”报告有望五个月内面世

  按照目前公认的说法,工业污染、燃煤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乃至油烟都是PM 2.5飙升、灰霾频发的原因。不过,对于哪个是“主要矛盾”,却众说纷纭。

  对此,环保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坦言,灰霾来源众说纷纭,科研报告相互打架,其原因就是“源解析”工作不好做。朱建平说,“源解析”工作要求非常全面细致,一般强调要有一年的完整观察期,因为不同季节污染物排放来源不同;另外,在一个地方做的“源解析”工作可能不能代表整个城市的情况,而一个城市的情况可能不能代表另一个城市的情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则提醒,污染情况瞬息万变,除夕夜烟花炮竹燃放也会让PM 2.5小时浓度急剧升高,“源解析”工作要跟上变化。

  据悉,今年1月中旬,环保部向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保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阶段颗粒物来源解析的通知》,要求地方部署今年颗粒物解析工作实施方案。

  朱建平介绍,目前,包括北京、石家庄、哈尔滨、南京等全国25个城市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第一份“源报告”有望在五个月内和公众见面。中广网

(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