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中的马文化
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自古藏区产名马。“茶马古道”的马很多就来自西藏。有考证指出,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就成了藏民族的主食。
但因为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
不过,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却供不应求,但藏区和川、滇边地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汉藏间的“以茶易马”贸易就已初具规模,到了宋代,内地茶叶生产有了飞速发展,“茶马互市”便蓬勃发展起来。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来往穿梭,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唐宋以来,这种汉藏之间通过茶马古道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坚如磐石,延续至今。因此,西藏的马作为一种商品,在汉藏文化交流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