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节是中国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团圆是它必不可少的主题之一,可是在气象部门却有着这样一群人,无论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都无法与家人欢聚一堂,他们为了气象信息的不间断,必须同平日一样坚守在岗位上。可他们没有太多的抱怨,甚至以愉悦的心情接受了这样的工作安排,或许在他们眼里让其他同志回家过个好年,这个付出就是值得的。
【最东】抚远县气象局:迎接新春第一缕晨光
中国气象报记者任桂林
春节将至,吴廷刚来到单位,认真擦拭位于院内的中俄界碑,基石被洪水浸润过的痕迹依稀可见。“要过年了,给界碑也梳洗打扮一下。”吴廷刚叨念着,能够守护界碑是黑龙江省抚远县气象工作者的荣幸。
“界碑位于气象局院内,在国内可能也就抚远这独一份吧。” 吴廷刚说。
抚远是我国最早升起太阳的地方,被誉为“华夏东极”,坐落在此的抚远县气象局被称为“东方第一气象站”。从1991年当上抚远县气象局局长以来,无论多忙,吴廷刚总要抽空擦拭位于院内的界碑。
正午的阳光尽管明媚,但抚远仍是寒意透骨。在县气象局,记者碰到了提着大包小包的管敬民,原来,他怕值班的同志寂寞,特意过来看看,他拿出了糖果和瓜子:“灾难毕竟过去了,春节要开开心心过。”
时光退回到2013年夏天,一场特大洪水将“太阳之乡”长久围困。而抚远县气象局由于地势低洼,局办公楼和观测场被淹,几成一座孤岛,位于气象局院内的界碑也被洪水浸泡。
抚远县气象局从2013年8月上旬起开展防汛抗洪工作,组织职工堵塞办公楼渗水,用沙袋在观测场周围垒起堤坝,尽力把洪水拦截在外面。“当时,自启动应急响应后,局里每天晚上都有男同志值班,夜间每两小时排水一次;三名女同志主要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抚远县气象局副局长于芳告诉记者。
“撤离”是抚远县气象局全体干部职工不愿提及的两个字,记者在这里听到的更多是“坚守”。然而,面对不断上涨的江水,2013年8月21日,抚远县气象局不得不进驻了临时办公点。在临时租住的旅店,气象业务和服务不曾因灾中断一天,为了保证气象资料的连续性,全体职工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坚守着。
洪灾后的抚远县,在政府的组织下,准备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抚远县气象局也在省、市气象局的帮助下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的办公楼内一片狼藉,到处是漫到脚脖子的淤泥,墙皮也大片脱落。”吴廷刚带领职工迅速行动,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2013年9月17日,自动气象站恢复运行。灾后的抚远县气象局办公楼,简陋却干净。
在值班室里,记者见到了值班员于芳。她说将在单位度过第5个春节:“第一次值班的时候觉得挺孤独的,大楼里就我一个人,现在感觉好多了。在节日期间为大家提供准确的预报服务是我们的职责。”
于芳说家里人的理解特别重要,每年父母都告诉她要让其他同志先选择,然后她再决定要不要回家过年。“毕竟家是本地的,回去方便。”于芳心里一直这么想。
“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吴廷刚说。抚远县气象局把“冬歇”变“冬备”,利用冬天,把灾后重建工作重心转移到积极为明年重建做准备上,精心部署。
灾后的抚远,条件依然很艰苦,但是每天都有“奇迹”上演,每天都是崭新的。灾区的气象职工告别洪水灾难,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记忆与重生中期盼今年这个特殊的春节。
“传说中,最早沐浴晨光的土地,是吉祥的土地。最早朝拜太阳的人们,是幸福的人们。”吴廷刚笑着说,“我们都是幸福的人。”
抚远,太阳升起时,你依旧动人。
(来源:气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