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快过年的时候,父母应该跟孩子在一起过年,我们之前也了解了这样一个案例,今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王小敏:
你还要多久才回来?
王小敏妈妈:
你想妈妈了?
王小敏:
嗯。
王小敏妈妈:
妈妈过一阵就回来。
王小敏:
嗯。
王小敏妈妈:
听话,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完成,妈妈改天就回来看你们。
王小敏:
嗯。
王小敏:
爸爸,我想你。
王小敏爸爸:
莫哭,我也想你。
王小敏:
现在别人爸爸妈妈都回来了。
王小敏爸爸:
嗯?
王小敏:
现在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回来了。
王小敏爸爸:
你莫哭,我们,我们改天回来看你们。
王小敏:
嗯。
解说:
这是去年春节前夕,曾让无数人内心唏嘘不已的一则新闻,重庆市开县上桥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王小敏和她的弟弟王杰已经三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了。新闻播出后,忧虑路费太贵,原本不打算回家的父母,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踏上了返乡的路。转眼一年春节又到,今年王小敏和弟弟王杰还能和父母过个团圆年吗?
王小敏的母亲:
两个小的小孩,我们已经把他们弄到我们上班的这个地方,在这边上学。
记者:
现在基本上能够天天见得到。
王小敏的母亲:
对,现在早晨跟晚上基本上我们都在一起。
解说:
原来,去年节目播出后,便有重庆的企业主,帮助王小敏父母在当地安置了工作,没有了跨省打工的阻隔,夫妻俩也可以和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了。小敏和小杰仍是幸运的,因为媒体的关注,他们终于得以和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但全国数千万其他的留守儿童呢?他们留守的童年又怎样才能盼来父母的陪伴?
今天,当我们翻阅过去十多年的影像资料,发现早在2000年我们就曾关注过因长久远离父母,性格变得十分孤僻的留守少女李念琴(音),在2005年我们还关注过怨恨父母的问题留守少年樊敏康(音),在2008年,我们报道了被留守阴影困扰,不愿和父母生活而离家出走的姑娘娟娟,他们仅是10多年来媒体对留守儿童群体关注的极小部分,当年的孩子,如今都已经长成了20多岁的年轻人,可为何这已经跨代的留守儿童问题仍无法解决?以至于今天我们甚至又看到了自缢的留守儿童小龙,这样的悲剧何时才能终结?
白岩松:
王小敏他们一家,今年依然可以热热闹闹地在一起过年,这会让我们感觉很欣慰。但是这个案例几乎像幸运抽大奖一样,因为媒体报道之后,促成了他回家,后来旁边有企业帮助他,现在打工就在家的不远处,因此非常方便。但是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幸运,有被抽出来的幸运呢?说句良心话,当一想到每年有6100万的中国留守儿童,他的成长不是在自己的父母身边成长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哪怕我们现在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但是我们依然没能尽好父母的职责,照顾好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不是哪一个父母的问题,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位嘉宾,这位嘉宾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副会长陆市桢,陆会长您好。
陆市桢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您好。
白岩松:
我想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一起看一下中国青年报上的一个评论,我觉得它挺反映咱们的感受,现在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出去打工,但是结果,可当他们在城市劳累一年回家后,却心碎地发现,他们打工所获得的,远远无法弥补他们的离开给留守在家的孩子带来的伤害,他们的痛心在于,他们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外出打工,可孩子却因为他们的外出而成为问题,陆会长,这是一个极其两难的问题,你觉得有解吗?
陆市桢:
这个问题其实真的挺复杂的,我觉得留守儿童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得说是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当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其实我们看当年英国,最早工业化的,我们都看过狄更斯的木渎儿童,那个时候很多孩子特别悲惨,甚至比我们的留守儿童还悲惨,我们一直觉得中国的家庭对孩子,家族的保障,使得我们大多数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大多数孩子还能有祖父母,还能有亲戚,应该是有好的一面,但是确实,他缺失了亲情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确实带来负面的,而且我也觉得,现在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出来的,引起因素其实不仅仅是留守,还有社会变迁,还有整个社会价值,包括家长的观念,这是一系列的问题,想要一下子解决,我觉得确实很难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白岩松:
但是陆会长,可能平常我们说6100万儿童,长年累月,不是在自己父母身边长大,我们虽然深深地愧疚,但是一时找不到方法,稍微能够弥补一下,如果一家人能够在一起过年,还觉得稍微欣慰一点,但是有这样的悲剧事件,包括很多父母回不到身边,针对这一点,父母跟孩子一起过年,您的建议是什么?
陆市桢:
这个事从家长来讲,第一,刚才中国青年报说的,首先你要给孩子什么,家长觉得我给挣多了钱,我让你上好学校,吃得好,这就是对你负责了,其实孩子绝不仅仅需要这个,他还需要亲情,还需要陪伴,还需要你对他的呵护和感情的抚慰,我觉得家长在这个时候,有的确实工作离不开,但是要争取多一点时间,跟孩子见见面,如果见不了,比如多打电话,或者有的可以在网上,多种形式要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实际上,孩子需要物质,但是更需要精神和情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