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报告称中国为西方培养人才 “移民赤字”触目惊心【2】

2014年01月22日07:17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报告称中国为西方培养人才 “移民赤字”触目惊心

  别让中国人才按部就班地为美国贡献青春

  中国的“移民赤字”现象已给世界各地带来细微变化,比如,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国际机场,机场指示牌上只有英文和简体汉字。这座远在南半球的城市呈现出的“中国化”程度令初来者感到惊讶。在市区,街头的中国留学生、商店里操着普通话为顾客服务的华人员工,满眼的中文广告,无不令人感觉又回到中国。在新西兰境内,有多达近百家华人开办的“换汇公司”、“金融公司”和“贷款中介公司”,这些公司表面的业务是方便游客兑换外汇,但其真实的交易则难以排除“洗钱”的可能性。据奥克兰一家主要换汇公司经理介绍,2013年仅通过该公司从中国转往新西兰的资金就在5亿新西兰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左右。

  “‘移民赤字’问题导致我国人才和资金的外流,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人才和资金流入的补充。”这是王辉耀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他看来,中国还没有开放“国际人才”移民来中国,也没有开放“国际投资”移民来中国,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中国大陆走出去的以留学生、对外劳务输出、亲属移民等多种名义与形式的对外移民,通常被称为“新移民”。这一代移民以知识精英和财富精英为主力军,具有数量大、层次高等特点。据估计,新移民占海外5000万华侨华人的1/5,约为1000万。而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我国的外籍人员数量为593832人(不含港澳台),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移民逆差。中国在美国留学的人数,在2011年为15.7万人,而同年美国在中国留学的人数仅有1.4万人,二者相差十多倍。这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是不成比例的。这也反映出我国对人才移入仍有较高壁垒,相关法律政策还有待完善和提升。

  中国向美国的移民现象具有鲜明的人才移民特征,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人才流失国。2010年一项美国社区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美国的移民,新移民、合法移民比例非常高。在接受调查的华人华裔中,有40.8%的是2000年及以后进入美国的,而且中国移民的学历层次较高。有研究预测,到2018年,到美国的技术移民将变为原来的3倍,达到50万人,其中35%-41%以技能为基础。如果不更好地重视本土人才,将会有许多国家为美国培训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向发达国家的流动依然不会放缓。

  旅居美国的金融专家张川曾写有《刷卡(信用帝国亲历记)》,对美国社会有深刻的了解。张川介绍说,美国招揽海外人才有完善的体系,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到外国学生毕业、就业,从申请工作签证到技术移民形成一条龙的筛选过程,把海外人才最优的部分留在美国。一些竞争力不强的海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如不能完成学业,或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做终生教职无望等,这样的海外学子大多只好回流到本国。在这样精心设计的移民体系下,最有竞争力的海外人才被美国移民局挑选,给予永久居留权,最后成为美国公民,而次优的人才分流回国。张川希望,中国在与美国抢夺最精英的人才时,不要招太多那些在美国没法进入实业界和“终生教职”的被美国人才体系淘汰的博士后群体。他认为,因为中国移民和国籍政策的限制,众多在美国公司和高校中最有创造力的中国人才没法回国效力,只能在美国的体系下按部就班地为美国科技和实业贡献青春。

  很多海外华人华侨希望国家相关部门用更灵活和务实的态度来吸引他们归来,带回资本技术和最新的科学创新。张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个国家对待移民和人才的开放态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自信程度。他认为,相比于美国,中国的人才和资本流失现象确实严重,看上去缺乏自信的吸引外来移民的政策与国籍政策和中国目前蒸蒸日上的国力很不相称。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