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听广播剧:用耳朵“阅读”

2014年01月19日06: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听广播剧:用耳朵“阅读”

  借助智能手机的推广,移动听书可以让人随时随地进入“阅读”的世界——

  移动听书

  “很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那个冬天。阳光很好,空气中有晒过棉被暖暖的味道。在每一个天晴的日子里,我都会默默地回想起那段时光,那些随风而逝的日子。”

  这是校园广播剧《随风逝去的日子》剧本开篇,小辛说,每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都会想起她在大学时参加学校广播社团的经历。“那时候,我们社团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两三部剧目,录好后放在校园BBS上供同学收听。这种广播剧或者叫做有声小说的形式现在已经相当普及,有着不少忠实的粉丝。”

  虽说广播剧已经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但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它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形式多在广播电台中出现。听众无法选择自己想听的内容,只能根据电台的节目安排来收听。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剧作为一种有声阅读形式迅速兴起。网上有声资源丰富、涉及类型多样,不论是经典著作,还是流行文学作品,都可以自由点选,满足了个性化点播需求。尤其是借助智能手机的推广,移动听书可以让人随时随地进入“阅读”的世界。

  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用眼睛看书与用耳朵听书之间的区别早已模糊。“尽管读书是一种乐趣,但平时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安静地读书。后来发现还可以用手机听故事,很多小说甚至电视剧的情节我都是用耳朵听完的。”阮扬是一位听书爱好者,手机里收藏了100多种有声小说,很多都是正在连载的作品。她在上下班路上听,做家务的时候也听。只有等6岁的女儿睡觉之后,她才能静下心拿起书来读。而晚上准备睡觉时,枕边也常常会响起网络上刚刚更新的章节。“听的部分比看的部分记得更清楚,如果朗诵者很有才华的话,那对我的吸引力就更大了。”阮扬说。

  体验新鲜

  国内研究机构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移动阅读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12年移动阅读活跃用户达到3.68亿,预计到2015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6.5亿。“中国至少1亿人喜欢收听有声读物,这个数字是美国的一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耳朵听而不是用眼睛阅读。”时代华纳有声读物出版公司副总裁托马斯说。

  近年来在网上盛行的有声阅读市场,几乎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听书频道,以及以客户端付费下载等方式向大众开放的听书平台,博取下载量。除了有声书,有声杂志、有声报纸也随之而来,北京还推出了全国首座进入社区的有声图书馆,为视觉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

  移动客户端使用非常方便,用户要想搜索心仪的有声小说,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作品的名称就可以。链接到对应的听书网站,MP3格式音频章节、播讲人是谁都会一目了然。当然,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站的排行榜来选择。对热衷于网上听书的听友来说,获取有声小说的方式就更多了。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有自己支持和喜欢的朗读者,从对方的微博、微信上获得最新信息,并到对方常驻的网站上收听播音片段,在粉丝们看来是最方便的途径。

  不过,一般听书网站上播放的大多是低质MP3音频,基本上都是免费播放的。如果想要收藏更好的版本,就要考虑下载付费的有声小说了。这其实与看电影是相似的,仅是为了满足于了解剧情,只要从网络上下载免费影片看看即可,而蓝光影碟则满足了更多电影发烧友的需要。能否接受付费收听有声读物,因人而异,而目前大部分的有声小说都能找到免费的版本,就使得职业朗读者很难生存。即便有所收益,也只是朗读者中的一小部分,收入也不过每月千元左右,能达到收入上万的佼佼者凤毛麟角。对听书网站来说,单个作品的盈利途径一般通过抽成实现,获得点击率、市场占有率才是王道。

  尚需规范

  广播剧团体中不仅有朗读者,还有导演、策划、编剧、编曲,熟练操作CE、AA等音乐软件的后期制作人员以及美工。就算是一部听起来只有一两个人发声的有声小说,背后可能是数十人的团队在完成整个剧目的创作。对想参与广播剧制作的人来说,加入这一行列并不难,网上有专门的招聘板块。不过,无论是追求古风还是现代风的创作团队,对应聘者的要求是相似的,既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有音乐感和韵律感,充足的时间保证完成创作,还要有经得起“拍砖”和返工的心理素质。

  “当初,因为爱好广播,我曾经向几个网站投过兼职简历,不过后来不了了之了。”曾经参与过有声小说录制的王志朋告诉我,“首先我的时间不能确定,而且利润分成的部分对像我这样没什么名气的人来说,只是画饼充饥。能够坚持到最后就已经很不错了。”有声小说的制作大多走公益路线,能够进入商业渠道的凤毛麟角,国内出名的网络朗读者不过十几人,他们的身份备注上常常标注着类似“散仙”的名号。面对需求如此庞大的市场,期望分得一杯羹的听书网站,迫切需要尽可能多招些网络明星朗读者。可惜,这点也是最难的。

  仔细查阅听书网站上的书目,点击靠前的都是玄幻故事,这与人们休闲时的听书需求是吻合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些内容。而很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并不好找,尤其是听书爱好者多喜欢追逐自己喜欢的声音,遇到合适的阅读作品就难上加难了。各个网站的书目基本相似,很多作品都是同一版本同一个朗读者,网站的竞争力很难提升。

  陈研是某知名听书网站的编辑,在他看来,寄来的阅读片段,声音、成色等部分良莠不齐,能否获得可观的点击率不得而知。而那些广受欢迎的作品,很多并不仅仅依靠声音的魅力,而是要依赖原作的影响力,因为大多数听众是凭借着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的知名度来选择声音的。

  不仅如此,陈研说,“正如同纸质出版、音像出版一样,有声读物也面临盗版的威胁”。听书产品的版权有别于一般图书,包括文字版权和音频版权两部分。一个合法版权的音频作品,涉及的文字作者、录音作者、音频作者等都需要支付版权费用。然而盗版商对于有声阅读资源的获取通常轻松低廉,打击盗版难度极大。盗版听书网站对侵权作品的申诉通常都置之不理,或是以网友自行上传与己无关为由搪塞推托责任。由于国内尚未出台有关音频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版权保护也成为网络有声读物的难题,如有声读物网的版权声明,就没有明确地划分文字稿件著作权人、播讲稿著作权人以及原著作版权的区别,这也给盗版者非法获取与传播资源提供了可乘之机。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