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集体“哭穷” 基础设施投入转而补贴教育?
16日,广东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教育界的分组讨论,围绕“缺钱”这个话题炸开了锅,掀起热议的由头是“广东教育生均投入全国垫底”。
一说到钱,个个都喊穷,可一问到大家有什么好主意来增加教育投入,能想出好点子的却没几个。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庄引用了最新的统计数据称,广东2012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为全国第一,但是,在教育生均投入指标上,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这并不证明广东缺钱。刘庄让大家看看报告,2014年广东的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是4500亿元,但其中教育项目只有75.4亿元,只占整个重点项目的1.67%。
公办学校喊钱少,民办学校也等不及了。“我们民办学生占了大概四分之一,但连财政投入的零头都拿不到。”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岭南教育集团董事长贺惠山几乎撕破嗓子喊起来。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说,广州义务教育阶段120万学生,56万是外来工子女,如果从生均教育投入的数据来看,肯定不好看。
“就连奥巴马都缺钱,关键是我们要想出点办法,让教育的生均经费排前十名。”分组讨论主持人景李虎建议在座各位替广东出出主意。
一听到这个问题,大家就都哑口无言了,因为这确实是个大难题。刘庄提出了一个建议:能不能把用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钱花在教育上,基础设施投入可以引入民间资本,通过经营来做?刘庄说,这是一种理财的思路,其实现在已经有共识了,国家也放开民间投资来搞基础设施的建设。(记者陈晓璇)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