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运刀如笔 出刀无悔:记雕漆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

2014年01月17日10: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运刀如笔 出刀无悔:记雕漆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

殷秀云在工作中

  她从事雕漆艺术的设计和制作工作40余年,设计制作了近千件作品,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她的雕漆作品《凤船》还未抛光完工,便被搬上了博览会,并很快被买家收藏。她就是殷秀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雕漆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虽然殷秀云所获得的诸多殊荣皆因雕漆而得,但少有人知的是,当初走入雕漆行业,殷秀云却是百般无奈。

  1947年,殷秀云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儿时,她喜欢看母亲绣花,牡丹花开、喜鹊登梅是记忆中母亲常绣的图案。在母亲的影响下,殷秀云从小就对美术有着强烈的兴趣。从小学到中学,殷秀云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有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片头播放了一段象牙雕刻的纪录片,让殷秀云感到很震撼,她被其中巧夺天工的牙雕作品所吸引,便萌生了从事象牙雕刻的想法。1963年初中毕业后,她放弃了大学梦,考入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现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象牙雕刻专业。

  1967年殷秀云被分配到了北京工艺美术厂,由于当时牙雕车间的名额已满,殷秀云没能从事她钟爱的牙雕,而是到了雕漆车间。 之前从未接触过雕漆的殷秀云对分配结果十分抵触,“但在那个年代里,根本没有申辩的余地”。无奈之下,她只好从牙雕转为做雕漆,而殷秀云的心态随着对雕漆认识的不断深入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两门工艺虽有很大的出入,但也有相似之处。比如,牙雕中有一道重要工序,是雕刻前要将象牙放入醋中泡软再进行雕刻,在创作时手里的象牙是柔软的;而在雕漆中,雕刻要待漆未完全干时进行,创作时可以感受到大漆那种柔和、细腻、富有弹性的触感。

  于是,殷秀云逐渐将对牙雕的热爱倾注在雕漆上,并在厂里老师傅的指导下,很快制作完成了自己的雕漆处女作——表现少数民族赶集场景的《仿瓷瓶》,这一作品得到了车间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刚开始虽然很无奈,但当自己做出一点成绩的时候,对雕漆的兴趣也慢慢地被调动起来了,对雕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殷秀云说。

  传统的雕漆制作以山水、花卉、风景等为主,人物只是简单点缀,而且都是程式化的,形象呆板。因雕漆工艺的特殊性——出刀无悔,要做到衣带飘飘已很不易,再做到眉目传情、喜怒哀乐呼之欲出就更困难了。殷秀云却开创性地将人物作为雕漆作品的表现主体,探索将象牙雕刻中人物的细致和立体感融入雕漆的人物刻画中。为了能将人物雕刻得活灵活现,殷秀云下足了功夫。她临摹了大量古代人物绘画作品,收集明清两代雕漆文物仔细研究,到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山西云冈石窟等地写生,还经常下班后到北京站画人像素描,然后赶末班车回宿舍。

  辛苦的付出和努力,最终使殷秀云人物雕刻的技法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运刀如笔、得心应手的境界。她的作品可以把人物的体貌和个性表现得惟妙惟肖,开创了雕漆作品以人物为主题的艺术风格。1970年以后的30多年间,她创作出的《洛神赋》屏风、《丝绸之路》大瓶、《八仙庆寿》圆盘等经典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市工艺美术展工美杯奖等。她耗时两年设计创作、表现开国大典盛景的作品《鼎盛中华》,不仅成为2009年北京工艺美术集团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而征集的4件精品之一,而且还获得了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除了在人物雕刻方面一枝独秀外,殷秀云还在多种工艺结合的创作方面取得了突破。上世纪80年代,借助在北京工艺美术厂的优势,殷秀云制作了第一个结合了牙雕、玉雕、雕漆、景泰蓝制作、木刻、镶嵌等多种工艺的作品《凤船》。“《凤船》以雕漆作为载体,搭配牙雕和花丝编织的灯饰、运用景泰蓝工艺制作的绣墩、镶嵌玉石的灯杆……整个作品富丽堂皇、色彩绚丽。” 殷秀云得意地告诉记者,当时《凤船》刚刚组装完,还未来得及抛光,便被拿去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并且很快被人买走了。除《凤船》外,殷秀云还设计制作了多种工艺相结合的牙型摆件《郑和宝船》,同样备受好评,该作品也夺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如今,除了创新雕漆技艺之外,殷秀云还在高校带研究生。学生大多是学平面设计、奢侈品设计等专业而后转学雕漆的,同样是“跨专业”的殷秀云毫无保留地将积累的技艺传授给学生们,并指导他们完成了诸多优秀作品。对于雕漆技艺的传承,殷秀云有两个希望:希望有更多青年选择以雕漆为业,将古老的技艺予以传承;希望政府继续推动非遗保护事业,有序地培养后继之才。(本报记者 陈径舟)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