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刘成成报道 1月16日,在第四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上,记者从“现场问答考试”的裁判中发现一位熟悉的身影,他是2012年第三届全国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一等奖获得者、宜昌市气象局预报员李子进。
从竞赛选手,在经过赛场历练与工作岗位的锤炼后“变身”裁判专家,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经历,从选手到裁判又有着怎样的心态历程?
李子进:用平和心态对待比赛 以学习态度参与评审
1月16日下午,在本届预报技能竞赛“现场问答考试”A组的裁判席上,李子进正认真倾听选手的回答,并仔细记录与评判。这个场景对他来说有些熟悉,两年前,他自己也曾站在回答席上,尽最大努力地回答好每一道题目。
在2012年第三届预报技能竞赛的“现场问答考试”中,李子进凭借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成为唯一一名进入前三名的地市级气象局预报员,并在“历史个例天气预报考试”和“实时天气预报考试”中一举夺魁。
回想起当时参赛的情景,李子进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预报员,能参加这种全国性的竞赛,我感到特别激动,见到那么多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和专家,很多人还是我的‘偶像’。对于是否能拿奖,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心态也比较平和,将比赛作为一次重要的学习经历。”
尽管李子进一再强调自己2012年获得预报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一等奖是“机遇”、“有太多偶然性”,实际上与他的良好心态和勤奋努力分不开。
2009年,李子进代表宜昌市气象局参加湖北省气象系统预报员“比武”,只拿到全省第五的成绩,也与参加全国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的资格擦肩而过。尽管如此,他没有气馁,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他努力学习气象理论知识,并收集湖北省历史上灾害天气资料,不断分析研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气象台的前辈请教。
据李子进的同事介绍,2012年李子进在参加全国预报技能竞赛时,脑子里记下了近200个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的灾害天气案例,从成因到发展到最终结果都有着深刻的认识。“记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并非是为了参加竞赛拿奖,更多的是为自己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积累预报经验。”李子进说。
2014年,李子进被选为第四届全国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现场问答考试”的裁判。从参赛选手到裁判,李子进告诉记者,他仍然以平和的心态和学习的态度,努力去做一名好裁判。
“要当好裁判,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得把握好公平,不能将个人偏好带进评判中。同时,由于‘现场问答考试’时间较长,要保持平和心态,这样有利于自己在考试最后仍有耐心和精力去聆听最后一位考生的答案。”李子进说。
“其实裁判不一定就比选手能力强,选手中还有国家级首席预报员、正研级专家呢。我作为一个地市级的预报员,要借助当裁判的机会,既要向其他裁判员学习,也要向选手学习对天气的分析与诊断等。”李子进说。
(来源:气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