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1月12日电(记者林红梅、樊曦)上海打捞局的潜水员1月12日在南中国海首次完成了300米深海出潜探摸作业,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300米饱和潜水成套技术。
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在此间介绍,在原局长叶似虬的带领下,上海打捞局组成了深潜水研发团队,成立了深潜水技术研发中心,历经艰难,自主研发出成套的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和标准;自行培养出深潜水技术研发人员、管理指挥人员、潜水员、生命支持和医疗人员、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依托的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深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
“深潜号”是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具备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深潜水工作母船,船上装备的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饱和潜水作业期间,6名潜水员生活在压力为31个大气压的生活舱内,工作时,由潜水钟送至水下300米处,完成潜水作业后,再乘潜水钟返回生活舱里。
2006年12月,上海打捞局首次在南海番禺油田下潜103.5米,完成立管更换工程,打破了国外公司长期垄断我国深海潜水作业的局面。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王振亮表示,本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我国深水抢险打捞能力和海洋工程作业能力,对保证我国水上交通安全、挺进深海、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饱和潜水技术的研究。此前曾有饱和潜水模拟试验到493米的科研记录和潜水器潜入深海7000米,由机械手进行作业的记录。但潜水员到深海里探摸巡潜,只有上海打捞局攻克了这一难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