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11日电(记者贾远琨)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和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获悉,我国自行建造的300米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已抵达南海海域,将视气象情况安排潜水作业。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深海300米饱和潜水作业。
“深潜号”是我国首艘自行建造的具备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深潜水工作母船,船上装备的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组成。
胡建、管猛、董猛、谭辉、罗小明、李洪健6名饱和潜水员将生活在压力为31个大气压的生活舱内,工作时经过渡舱进入潜水钟,再由潜水钟送至水下300米处深海中。
“深潜号”与其他潜水母船相比,最大亮点是配备了一套饱和潜水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使潜水员直接暴露于高压环境的潜水方式,可以让潜水员在海底自由行动,完成机械无法替代的各种精细动作。
据介绍,9日6名年轻的饱和潜水员手拿国旗,依次进入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的生活舱。随着舱门的缓缓关闭,控制室工作人员向生活舱注入氦氧混合气体开始加压。根据作业方案安排,本次加压需要45个小时,把生活舱加到与水下300米深度的同等压力。潜水员将面临高压神经症的严峻考验。
根据计划,“深潜号”11日晚抵达满足300米水深的南海指定地点,根据水域气象情况将安排潜水员下潜出舱进行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
1月9日 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正式启动
“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加压开始!”1月9日13时,随着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一声令下,生命支持人员扳动加压阀门,开始对停放于“深潜号”母船甲板上的生活舱和过渡舱实施加压,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正式启动。
这是8月6日拍摄的“深潜号”上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当日,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青岛建造竣工并交付交通运输部使用。“深潜号”总长125.7米,型宽25米,型深10.6米,满载排水量15864吨。“深潜号”的最大亮点是配置了一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最大工作深度可达水下300米,集生活舱、过渡舱、逃生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于一身。这艘亚洲领先、世界一流深潜水支持船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上大深度潜水、抢险救援打捞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也使中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坚实一步。新华社发(万象 摄)
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交付使用
8月6日,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山东青岛正式交付给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使用。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为“深潜号”交船剪彩。这艘亚洲领先、世界一流、国内首艘深潜水支持船投入使用,使我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