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丁肇中"回家" 在渝寻访儿时呆过的地方

2014年01月07日10:35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丁肇中"回家" 在渝寻访儿时呆过的地方

  1月6日,丁肇中来到重庆市磁器口嘉陵小学旧址(丁肇中以前读书的小学),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记者 梅垠 摄

  “盼了这么多年,终于把您给盼回来了!”

  1月6日上午,在位于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旧址(现重庆28中)的重庆抗战教育博物馆前,身着黑色长大衣、精神矍铄的丁肇中刚一下车,立刻就被团团围住。

  面对这位在世界上名声显赫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场的人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纷纷掏出相机拍照留念。态度和善的丁肇中一点儿都没有拒绝,反而是相当的配合,“回家”的喜悦溢于言表。和1月5日在渝作学术报告一样,他依然是一口流利的重庆话。

  昨天的行程是寻访旧迹,省立教育学院、宝善宫、磁器口老街、重庆大学……这些都是他儿时呆过的地方。

  在模仿当年情景修建的教室里:

  丁肇中与“小丁肇中”铜雕像合影

  1936年出生于美国的丁肇中,于1937年至1945年底随其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在重庆生活了8年,1943至1945年底,在省立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小学(现磁器口小学)读书。

  那时,因为母亲在省立教育学院教书,所以在重庆的大部分时间他就住在省立教育学院内,父亲则在重庆大学任教。所以,此次回渝寻访旧迹的第一站,就是省立教育学院。

  “变化太大了,认不出来了!”当年住过的房子已拆,丁肇中如此感叹地说。

  在一栋两层楼高的抗战遗留建筑内,丁肇中认真地倾听着解说员讲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国民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到感兴趣的地方,他会弯下腰,扶一扶鼻梁上的眼镜,仔细端详。

  “我妈妈以前就是这所学校的!”在“抗战期间高校西迁情况”的展板前,他一下子停住了,用手指着1942年从北平迁至成都的“私立燕京大学”说。

  丁肇中告诉大家,当年教育界、文化界、政界的很多名师巨匠,他都听父母讲起过。看到省立教育学院以及自己的母校——省立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小学的展板和老照片,他还拿起相机亲自拍照。“七十多年了,看到这些老照片,又慢慢记起来了。”

  建筑楼的一层,有一间模仿当年情景修建的教室,让丁肇中没想到的是,里面竟然有一尊1米高左右、站立着的“小丁肇中”铜雕像,他蹲靠在雕像旁合影留念,并拿起讲台上的一只白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丁肇中”。“在国外都是用英文,好久没写中文了,很多都不会写了。”他说。

  拿起粉笔时,丁肇中还向大家讲了一件趣事:当年父亲喜欢抽烟,经常一只手拿着烟,一只手拿着粉笔。有时候,父亲没注意竟将烟当成了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这件趣事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