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盘点2013年企业收藏:一掷千金的豪购盛宴

2013年12月30日10: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盘点2013年企业收藏:一掷千金的豪购盛宴

毕加索 《两个小孩》

  编者按:2013年,企业收藏无疑是艺术品市场的热点,也是本报“收藏长廊”关注的焦点。如何看待日渐流行的企业收藏?企业收藏热如何形成?面临怎样的问题?如何保证收藏的专业性和藏品质量?企业收藏的回报率如何?企业收藏的风险何在?企业收藏未来有怎样的趋势?本期年终盘点,我们将目光再次集中于备受关注的企业收藏,邀请业内专家及从业人士,全方位解读企业收藏。

  成因与发展趋势

  沈其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始馆长)

  由沈其斌负责的新艺经艺术研究院在近日发布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企业收藏资金约为450亿元,企业收藏成为热潮。沈其斌分析,企业收藏热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企业品牌的需要,艺术品收藏能起到提升企业文化品牌和文化竞争力的作用;其次,房地产、股票的投资黄金期已过,收益率大不如前,作为财富管理的配置手段之一,艺术品作为新兴产业,也是避险的财富工具,价值增长空间比其他行业高,成为企业财富保值增值的选择之一;再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也是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尤其是一些传统企业,进入发展瓶颈期,迫切需要转型。

  在沈其斌看来,随着企业收藏热的升温,未来企业收藏的能量会越来越大,企业收藏的优势在于制度化、战略化,并且有企业资金作为保障,会成为很多企业战略发展的一部分,也是未来收藏的大方向。企业收藏不仅会成为企业资产配置、财务安排的得力手段,还会对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性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他认为,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企业收藏会从目前的无序逐渐走向制度化、系统化,这也是企业收藏未来的趋势。此外,在未来的艺术普及、推广和教育事业中,企业收藏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会成为私人美术馆未来的主要力量。

  不过,沈其斌也呼吁,企业收藏需要政策性的扶持。作为企业收藏,国家应该考虑从宏观层面上给予一些政策性的支持力度,如制定税收减免或者税收抵扣政策,鼓励企业收藏。从法律层面上,制定相应法规,解决企业收藏的顾虑。收藏之后,发挥收藏品的作用,建立私立美术馆、成立非营利机构或者基金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此外,在企业收藏技术上的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需要政策性的扶持,这些是企业收藏走向规范化和壮大的必要条件。

  企业收藏:规模与现状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企业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指出,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

  在截至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诞生的亿元拍品中,大部分直接和企业收藏相关,在2013年10至12月拍卖季期间,企业豪购艺术品也成为各大媒体焦点:大连万达集团以1.72亿元拍下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广东中山企业家郑华星以2.3644亿港元拍得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等。

  感叹企业收藏非凡实力的同时,很多人也表示,艺术品市场的高涨与这些机构介入者的购买行为密切相关。显然,企业收藏和艺术品市场现实利益的驱动相关,尤其是深谙投资的企业,早已看到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机会和回报。企业介入收藏不仅将中国艺术品推向亿元时代,收藏构成也从私藏向公藏转变。艺术品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高端艺术品流向资金雄厚的企业和机构,传统收藏家边缘化,一般的老百姓进入低端消费市场,价格也相应出现两极分化。

  随着中国企业阶层的崛起,企业收藏将成为又一波收藏大潮。受此影响,富有的中国藏家也带动了私人美术馆的兴建热潮。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博物馆数量预计达到3500家,而这一目标已提前3年实现,2012年,中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3866家。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收藏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很多企业的收藏制度和机制无序化,缺乏长远规划和专业性,多以企业家个人喜好和理解进行收藏。其次,部分企业收藏属于短期投资行为,而非长期战略规划,没有纳入企业战略。再者,企业收藏和企业本身的关系不明朗。最后,企业收藏没有发挥藏品的作用,疏于艺术品价值的发现和挖掘。

  随着富裕阶层的增多,企业收藏逐渐成为时代潮流和收藏主力,企业收藏的实力和品位,也将决定中国收藏文化价值判断的转变与确立。

  平台与眼光

  郭庆祥(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

  11月5日,大连万达集团(以下简称“万达”)在纽约佳士得以1.72亿元购得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引起激烈争议。负责购买艺术品的郭庆祥表示:“艺术收藏视野要放宽,简单地说,艺术是世界的,收藏无国界,只要是好的艺术品,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能分享。”他表示,好的中国艺术品西方也有收藏,比如,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都有中国艺术品。“我们收藏毕加索的作品,就是出于这样一种思路,市场上出现毕加索的精品,又赶上欧洲经济回调,我们觉得这是购买西方艺术品的最佳时机。”

  在郭庆祥看来,万达现在已跳出只在中国或者只在华人收藏圈内购买艺术品的思维,站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平台上,与全球各地大藏家竞买一流艺术品。“收藏是一种无国界的行为,万达面对的是国际范围的拍卖市场和全球艺术品,视野与眼光必定有所不同。”郭庆祥表示,未来万达还会继续购买已在艺术史上地位稳固、得到认可的艺术家作品,比如“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梵高等的原创作品。当然,他也强调,万达购买这些作品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在价格最合理的时机介入。

  “除了购买更多西方艺术品外,万达收藏还将挖掘具有原创性的国内艺术家作品。”郭庆祥介绍,截至目前,万达已有3条收藏思路:一是收藏学贯中西的艺术家作品,尤其是吴大羽教学体系培养出的艺术家,如吴冠中、赵无极等;二是近现代西方代表艺术家的代表作,如毕加索、莫奈等世界美术史公认的现代绘画大师;此外,在水墨画方面,主要收藏潘天寿、李可染、石鲁等对水墨画有贡献的现当代艺术家精品。

  郭庆祥介绍,万达在购买艺术作品时,并没有固定的预算,而是根据市场情况,只要出现在万达收藏范围内的精品,在保真和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万达就会购入。他表示:“万达不收藏古书画,因为古书画的真伪很难鉴别,尤其是现在假鉴定家和伪专家很多,万达绝不会冒这种风险。”而看重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和开拓性,则是其判断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在他看来,艺术价值是立收藏之根本。

  类型及策略

  马学东(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

  马学东介绍,从历史来看,内地企业收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

  每个企业收藏的目的不同,策略有所不同,资金投入也不同。比如,新疆广汇集团的收藏是将藏品公共化作为收藏的最终目的,其收藏始于20世纪90年代,每年在艺术品收藏方面的支出在1亿元左右,收藏方向以中国近现代书画十大画家的作品为主,迄今为止收藏品已有500多件,集团计划在藏品的基础上,成立新疆广汇美术馆,并准备选择合适时机,将藏品捐赠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另一类企业收藏是使收藏和企业业务发生关系,最典型的当属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年,该集团以2.16亿元在北京匡时拍得“过云楼秘藏古籍善本”,之后宣布将对“过云楼藏书”深度开发,比如“过云楼藏书”再出版工程,将与世界知名出版公司合作推进海外出版,开展“过云楼藏书”数字化保护存储工程等。

  此外,马学东还特别介绍了企业收藏的运作尝试,2012年,侨福集团在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内,将集团的收藏品直接放在公共空间中进行展示,将收藏品与购物、休闲等融于一体。

  “总体而言,国内企业收藏整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个机构收藏定位、方向和目的各异,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收藏策略。”马学东介绍。比如,泰康人寿保险股份公司的收藏以美术史为主要线索。从1996年开始艺术品收藏,泰康人寿每年以利润的2%至5%作为收藏资金,收藏方向主要以现当代艺术为主,希望通过他们的收藏,最终形成一条中国现当代美术的收藏线索。

  忍耐性和立体性

  郑好(企业家、昊美术馆创始人)

  在近年来涌现的企业收藏家中,郑好无疑是较具有艺术判断力和实力的收藏家之一,2013年,昊美术馆温州馆开馆,但坐落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昊美术馆上海馆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他希望建成之后的美术馆和周围的业态形成互补关系。

  与此同时,从昊美术馆“立足本土,关注亚洲,辐射世界”的定位出发,昊美术馆策划并启动一系列展览活动,其中包括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办的“博伊斯在中国”展和韩国当代艺术大展。郑好强调,“亚洲性”会在昊美术馆未来的发展中充分表现。美术馆已确定在未来的馆藏作品中,中国现当代艺术品所占比重为50%,亚洲其他国家艺术品所占比重为40%,而剩余部分则为西方及其他地区的现当代艺术品。

  郑好表示,2013年是其收藏发生转变的重要节点,“建立美术馆是私人收藏阶段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美术馆学术化、体系化公共收藏的开始,收藏从个人喜好转变为机构策略,从个人乐趣变为对大众负责。”

  “任何作品都和学术、市场相关,很难从一个点说明问题,企业收藏是立体的,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从多角度进行考量。”郑好强调,在做企业收藏之前,首先要明确收藏目的,是出于投资,还是建立美术馆,还是作为长期方向性、文献性的收藏,方向不同,策略也不同。“规划方向后,有序、有节奏地做收藏,从专业角度入手,专人做专事,专业性不是单个藏家决定的,而是根据收藏的定位和体系,立体考虑,切不可个人性太强。”

  郑好认为,企业收藏是滴水成河的事,不能急功近利。“艺术收藏需要周期,也需要忍耐性,企业收藏不能用金钱衡量艺术品的价值,而是要看选择的作品是否对文化艺术的交流有启发作用,对公众产生影响,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

  团队力量与个人水平

  颜明(收藏家)

  古代书画收藏家颜明一再表示,收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收藏要防范风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加强企业收藏的专业性。“现在进入收藏的企业,各行各业的都有,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很专业,但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可能是外行,艺术品收藏的专业性很强,不是有资金就能买得好、买得对。”

  在颜明看来,企业收藏要专业,应该有专业的操作团队,或者有专业人士指导,企业收藏是团队力量和个人水平的综合体现。当下,市场和研究机构的关系日渐密切,企业收藏应该综合市场和研究等各方意见,坚持收藏宁缺毋滥的原则。而对于涉入收藏的企业家和相关负责人,也应该在收藏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

  颜明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起,雅虎创始人、原首席执行官杨致远就专注于收藏中国古代书法作品,购藏至今。在杨致远的收藏中,较早的有元代的作品,但最为突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吴门书法家和明末清初书法家的精品。

  2014年,杨致远的藏品将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在杨致远长期的收藏过程中,他会经常与大都会博物馆的研究员、各大拍卖公司的专家深入沟通,其每件藏品几乎有专家团队的把关。

  收益和风险

  吕立新(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

  在吕立新看来,自2003年开始,他就察觉到了国内艺术品市场正发生着微妙变化,买艺术品的人开始由过去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变成了内地人,特别是内地一些先富裕起来的企业家,开始剑指艺术品,中国内地正在悄悄崛起一个有实力的收藏群体。

  “如果买得对、买得准、买得好的话,回报率是非常高的,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独有的,在西方艺术品市场上可能也没有了。”吕立新介绍,在2009年,他的朋友以不到100万元的价格向一位企业家转让了齐白石的《丝瓜蚱蜢》,在后来的匡时秋拍中,这件作品的成交价已高达1058万元。“可以想象,4年时间的回报在10倍左右,这是其他任何行业不可能得到的回报率,也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这个阶段能得到这样的利润。但是前提一定是买得好、买得准、买得精,否则就只有损兵折将,收藏专业性是很重要的。”他说。

  同时,他介绍,国内企业收藏的盲目性较大,虽然很多企业有钱,但经常买不好,“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现象还是很明显的。“艺术品市场陷阱很多,用大价钱未必能买好东西,有些企业博物馆收藏的很多藏品都是赝品,这也是企业收藏存在的最大问题。”吕立新告诫,中国艺术品市场假货充斥,拍卖会拍假、假拍现象比比皆是,风险很高,要想得到回报率,底线是不能买假。

  管理与归宿

  吴鸿(批评家、青岛正眸美术馆艺术总监)

  近年来,随着投资方向的转移,中国涌现出很多企业收藏,随之也诞生了很多私人美术馆,然而,在几波私人美术馆的兴建热潮中,很多也成为昙花一现,私人美术馆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由于社会捐助制度和免税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人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

  吴鸿认为,企业收藏首先应根据企业的资金投入、战略和目的,做相应的规划和策略。现在,很多私人收藏转为机构收藏。机构收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标准,和个人兴趣性收藏的目的和定位完全不同,机构收藏是全新的规划和开始。

  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做收藏还是做美术馆,都要做好长期的规划。单独来说,如何管理和维持美术馆的正常运营,展现美术馆的社会效应等是计划建立私人美术馆的企业,在建设之前就要考虑周全的问题。

  “私人美术馆要实现长远发展,首先需要考虑自身运营,千万不能将馆藏变成无底洞,变为企业负担。反过来,也不能纯粹为了商业目的,将美术馆变为艺术品的倒卖场所,私人美术馆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平衡。”

  (黄辉)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