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为森林草原筑起“防火墙”――内蒙古防扑火系统推动多部门联动机制建设

2013年12月25日08:13    来源:气象局网站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为森林草原筑起“防火墙”――内蒙古防扑火系统推动多部门联动机制建设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越 汝凤军 通讯员张晓璐

  美丽的内蒙古森林草原,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干燥季节里,多发、高发的火灾一直严重困扰着当地。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防火指挥部的主要成员单位,气象部门坚持需求为先,积极服务,自主研发防扑火服务平台,提升火场动态预报能力,并建立起完善的森林草原防扑火系统,推动了当地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建设。

  这道坚固的“防火墙”,获得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肯定与好评。

  科学打造防扑火支撑平台 满足日常与应急双重需要

  作为内蒙古气象部门的一个创新项目,自治区气象局局长乌兰谈起森林草原防扑火系统,颇感自豪。

  “有感于内蒙古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应急指挥、损失评估的全方位需求,我们在2011年便开始着手打造一套完整的森林草原防扑火专业气象服务体系。”乌兰说道,“这套系统能够充分应用气象监测、预测预报、遥感信息提取、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发挥相关部门资源优势,形成专业化、广覆盖、高响应的灾害管理体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金点子后,内蒙古气象工作者便带着当地汉子特有的踏实与闯劲,说干便干。

  这套自主研发的系统,总结了多年业务服务经验和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它由常规火险监测预警服务和应急决策指挥两部分组成。”自治区气象局生态与农业中心副主任李云鹏介绍说,常规火险监测预警服务主要包括火点遥感监测、动态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区划和火险等级监测预报、雷电和大风预警等功能,服务于日常的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和风险管理;应急决策指挥则主要提供火情动态遥感监测、火场天气实况(风速、风向、降水)、火场天气预报以及火势蔓延趋势模拟(蔓延方向、速率、火烈度等)、人影作业潜势预报、作业方案、增雨效果评估等,并提供自助式地图测量计算及下垫面信息空间查询分析功能,用于火场前线指挥部的应急决策指挥。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可以提供灾后植被恢复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结果,实现森林草原防扑火服务灾前监测预报预警、灾中跟踪监测和发展趋势预估、灾后损失评估的全过程、系列化服务目标。

  “将传统的单向推送式服务变为推送与自助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也是一大亮点。”李云鹏补充道。所谓推送式服务,主要提供动态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区划、春秋防火期防火形势和趋势预测、火险等级监测预报、火点遥感监测等信息;自助式服务,则是指操作者可以通过应急指挥平台自行测量计算火区发展趋势、下垫面信息,开展空间查询分析。这意味着气象部门的服务更及时、积极、主动,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延伸。

  构建完整气象服务体系 推动多部门联动有效机制

  森林草原防扑火系统的应用,使多源数据支撑、多技术融合、多资源整合、多部门共用的一体化平台里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被及时地传递给用户,充分发挥了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据乌兰介绍,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由单一监测信息、预报预测服务向多源信息服务、专业系统支撑、决策深度参与的转变,由过去的单一火场扑救服务向灾前增雨雪、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等多领域生态保护服务的转变。“气象部门‘消息树’‘发令枪’和‘指挥棒’的作用明显得到强化,很多部门主动与我们沟通,希望得到我们的服务与帮助。”乌兰说,“与此同时,气象与林业、国土等部门的关系更为融洽。部门合作由松散向紧密、由信息分散向集约共享、由传统指挥方式向现代化指挥方式有效转变,政府主导、气象支撑、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社会参与的防扑火机制进一步完善,效益愈加明显。”

  积跬步,至千里。在2012年“4 19”草原火灾发生时,自治区防火指挥部领导成员在自治区气象局依托该系统进行现场指挥,防扑火战役取得圆满成功。当年,自治区政府授予自治区气象局“森林草原防扑火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自治区防火指挥部在各盟、市,旗、县林业部门推广该系统,并开展业务培训。目前,该系统已在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办、森警总队、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和部分基层林业局、森警中队、林场得到推广,业务服务效益明显。

(来源:气象局网站)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