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中国吉林省敦化侵华日军遗弃毒气弹泄漏事件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受害者周桐和刘浩要求日本政府给予赔偿的诉求。中新社发 孙冉 摄
中新网12月13日电 题:一场原告越来越少的官司:等不起的民间对日索赔
记者:阚枫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民间对日索赔之路迄今已走了23年。然而,日本侵华战争的中国受害人在日本提起的近30起对日索赔诉讼,至今尚无一起取得最终的胜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68年,当年的战争受害者逐渐离世,而这场原告越来越少的官司依旧困局重重。”长期关注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童增谈道。
18年无一胜诉,民间对日索赔出路何在?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6周年纪念日。被称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的童增,也因为媒体采访的增多变得更加忙碌。
1990年,正在国家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工作的童增受到东欧各国重提战争赔偿的启示,发表了长达万字的文章《中国要求日本受害赔偿刻不容缓》。童增的想法后来通过人大代表的议案和新闻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虽然政府放弃战争赔偿,深受战争伤害的普通人仍有权利要求日本赔偿。”20多年后,身份已变成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的童增告诉中新网记者,从1990年开始,他陆续收到上万封支持者的来信,马拉松式的中国民间对日索赔之路就此开启。
1995年6月至8月,东京地方法院分别收到了“花岗劳工诉讼”“山西慰安妇诉讼”和“哈尔滨731人体实验、南京大屠杀事件、浙江永安无差别轰炸”的起诉书。这一年被看作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起始年份。
越来越多的侵华战争受害者随后站了出来,诉讼案件涉及的领域有大屠杀、无区别轰炸、遗弃毒气弹及炮弹、细菌战、强掳劳工、慰安妇等。这些受到战争伤害的中国老人,勇敢的站在日本法院,为自己也为死难同胞讨一个迟来的公道。
现实让人遗憾。从1995年至今的这18年,日本法院审理的近30起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案,来自中国的战争受害者尚未等来一场真正的胜诉。
这其中,2007年是个关键的年份。当年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就“西松组(现西松建设公司)中国劳工诉讼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了中国劳工的诉讼请求。同日下午,日本最高法院就中国“慰安妇”诉讼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中方原告的赔偿请求。
“日本最高法院的判决意味此类案件以后很难再获得胜诉。说白了,就是在告诉你:别再打官司了,没用。”童增说,十余年的败诉案中,日本法院给出的原因大概有三种:已过诉讼时效;受害者索赔诉求主要是受律师动员,而非本人意愿;70年代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意味着民间赔偿同时放弃。
“无论是从法理方面讲,还是按照国际惯例,日本方面的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童增说,每一次的结果都让那些曾经受害的老人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