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之变,从“不敢”到“不为”还有多远?
对于部分奢侈吃喝现象转入地下的新动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奢侈浪费的不良作风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管得紧会更加谨慎,管得松也许会反弹,有些“闻风而动”的意味。
“目前的监督更多是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敢’吃喝,还需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机制,使这些干部真正做到主动‘不为’。”竹立家说。
谢春涛说,吃喝的背后是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公款吃喝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严重败坏党的形象;公职人员接受吃请,吃喝之后可能紧接着利益交换,这样后果更严重。
受访专家建议,推进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公开透明,建立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规定;严厉打击变相的公款消费,建立健全高效、通畅、公正的举报投诉渠道,真正把监督权交给群众;对公款吃喝以及公务人员接受吃请问题,要严格落实问责机制,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促进作风持续好转。
“不良风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长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要将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一抓到底。
谢春涛指出,从去年的中央“八项规定”到今年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从禁送土产、月饼到禁印挂历、贺卡,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规定让人们看到了党中央的坚决态度,反对“奢侈浪费”绝不是一阵风。(记者周婷玉、张志龙、孔祥鑫、卯琛)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