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奉节努力建成库区生态经济示范区【3】

2013年12月03日09:18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奉节努力建成库区生态经济示范区

  培育生态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重庆日报:一般看来,绿色经济比不上传统经济的大规模、快速度、高增长,而奉节县所在的渝东北地区恰恰是重庆的连片贫困地区。对于奉节来说,将如何协调好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李光荣:奉节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功能区域的划分为奉节的旅游、能源、脐橙等生态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加快培育壮大生态产业,促进全县人民增收致富。

  首先,把旅游作为第一产业来抓,全面打造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两个5A级景区,建设兴隆旅游新城、夔门步游道和天坑观光电梯,注重“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培育,逐步实现过境游向目的游转变,力争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综合收入30亿元以上,使奉节从“旅游资源富县”变为“旅游产业强县”。

  同时,依托丰富的煤炭、水能、风能资源,加快风电、水电、火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全力推进120万千瓦华电奉节电厂、17.2万千瓦金凤山茅草坝风电场、9.3万千瓦茅草坝水电站,积极做好抽水蓄能电站、石煤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17年全县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形成全市重要的能源基地。

  其次,做强以脐橙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道路,着力提高产业带动能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促进特色效益农业大发展。加快脐橙产业发展,实施“八个月鲜果工程”,发展晚熟脐橙10万亩,建设5万亩标准化果园,力争到2017年脐橙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积极发展中药材、蚕桑、烟叶、油橄榄等特色生态产业,形成高山中药材和烟叶、中山蚕桑和蔬菜、低山脐橙的“三带”农业产业格局。

  保障改善民生,努力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重庆日报:结合当前22件民生实事,奉节县如何在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建设的同时,让群众尽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李光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抓好民生工作的“五个坚持”,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办好民生实事。集中力量落实好市委、市政府22件民生实事,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集中整治山坪塘,解决20万名城乡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农村区间客运,实现农村客运通达“双百”目标。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实现全覆盖。加快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

  二是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创建“三甲”医院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加快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西部新区等中小学校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微型企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做好城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和城乡低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努力减少贫困人口。

  三是做好三峡后续工作。三峡后续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和市里的要求,切实管好、用好、用活三峡后续资金,实施好城市库岸综合整治工程、移民生态产业园、安坪集镇整体搬迁等三峡后续规划项目,抓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抓好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妥善解决移民遗留问题,真正实现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重庆日报:当前,奉节县将采取怎样的具体举措,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建设?

  李光荣:发展的目标已经确定,发展的思路已经明晰,“三个空间、三大产业”已经拉开架势,要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实现奉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执行,狠抓工作落实。

  9月以来,县委一班人带头采取事前不打招呼、轻车简从、吃农家饭并由自己付钱的形式,随机走访了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20个村社,召集当地信访群众和村民召开院坝会,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跟踪督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群众很认可。下一步,县委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五个专项行动”为契机,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市管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村社制度,严格落实乡镇干部驻村职能职责,确保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不走样、不打折;加大对“中梗阻”和“庸懒散”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推进事业发展,干部是中流砥柱。坚持用“看党性、看作风、看实绩、看操守、看民意”这“五把标尺”选齐配强干部,进一步畅通乡镇与部门、机关与企事业干部的交流渠道,打破年龄、资历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对激情不高、能力不强、成绩不明显、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加强中层干部管理,完善中层干部调整交流制度,对业务不熟、办事不力的予以适时调整,对胡作非为的予以坚决查处,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敢担当的干部队伍。

  我们还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督查和考核体系,推动全县各项工作落实。在督查工作方面,整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效能室等督查工作力量,围绕全县重点和中心工作开展督查,跟踪问效问责,确保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县领导、县级部门对各自工作的督查督办责任,抓好分管工作的落实。在考核工作方面,结合全市功能区域划分,调整完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和办法,加大服务对象的测评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文/张亚飞 李安楠 王琳琳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