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从《我们约会吧》到《非诚勿扰》,再到如今收视率很高的《爸爸去哪儿》,各地卫视的综艺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中国综艺节目“只见引进不见输出”“同质化”“拿来主义”却是人尽皆知。为何各卫视对引进版权节目乐此不疲?本土原创节目难度在哪儿?眼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喧闹未止,但原创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
“走捷径”是为降低风险
“在我们购买国外版权节目时,其包含的节目‘宝典’会告诉你很多细节,比如第几分钟有悬念,嘉宾在什么时间讲什么话、做什么事情,都是设计好的。”一位曾在央视《幸运52》栏目组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反观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没有形成国外团队那样的精细分工,电视人既要不断出创意、想选题,又要保证节目的正常录制,这种“小作坊”式的创作模式很难将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意执行到位,于是引进节目之风悄然兴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所所长李岚告诉记者:“大量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是一把‘双刃剑’。理论上讲,电视节目的收视和效益应该并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收视率往往会成为唯一指标。创新是有风险的,需要有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引进一个在市场上已经成功的产品,风险就会降低,尤其是在风险度极大的大型活动中,策划人更不敢轻易选择原创,这可能是大家一窝蜂走捷径的重要原因。”
同时,与节目模式引进规模日益扩大不相匹配的,是国内电视业界版权意识的淡薄,模仿、抄袭的现象屡有发生。
原创综艺节目正在突围?
央视综合频道节目部副主任许文广对版权引进节目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本身支持版权引进,但当20多个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几乎都在引进国外版权并成为一种流行时,电视节目就失去了其作为创意产业的精髓。”
不能否认,在众多电视台购买国外节目版权照搬某些节目模式进行制作播出时,一些卫视也根据市场需求在原创领域取得了突破。今年7月,河南卫视推出了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原创综艺节目《汉字英雄》,该节目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主张,以年轻人比赛书写汉字的方式,通过趣味性和知识性节目环节选拔优秀选手。据央视索福瑞全国71个城市最新收视数据显示,河南卫视播出的《汉字英雄》节目平均收视率超0.6%,最高收视率达0.8%以上,位居全国同时段电视收视排名第7位。参与创制该节目的爱奇艺有关负责人马东说:“好的节目应该是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这样大众才能喜欢。”此外,《梦想星搭档》是由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一档颇受好评的原创节目。该节目继承了《梦想合唱团》的音乐和公益属性,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公益梦想。 “我们应该在引进的过程中更多学习,提升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许文广透露,《梦想星搭档》的制作团队是一支“多国部队”,在节目彩排时,国外同行切换画面的方式和国内的习惯完全不同,分镜头剧本的呈现也更加准确。在合作中学习、受益,是单纯引进某个节目的卫视体会不到的。
从引进到原创的过渡
据了解,目前引进综艺节目的成活率不到1/10。在马东看来,引进也许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但只靠引进模式的综艺节目,找不到与观众内心有真正共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不能重引进而忽略原创性,否则会导致节目内涵和价值观的单一化。
“一些引进节目是附着引进国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我们虽然在经济利益上获得了一些收益,但文化话语权正在丧失,这对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是一种伤害。”李岚强调,真正的好节目,应该是在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的。
针对当前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能力不足等问题,有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推动节目类型多样化、差异化和鼓励原创。据了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对国内电视台各频道原创节目在节目备案、进入黄金时段、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以鼓励各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开发新节目。
在政策的引导鼓励下,一些有实力的电视台纷纷开始推动原创节目的研发生产。据了解,上海广播电视台成立了创新创优小组,建立了从总台到卫视频道的三级节目研发体系,设置了上亿元的原创节目研发推广资金。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也已经形成了每年两次向全台征集节目研发方案的常态机制,浙江卫视新成立了战略发展中心模式研发部。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