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中国部分山区生态趋好 农民频与野生动物“冲突”

2013年11月29日10:1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部分山区生态趋好 农民频与野生动物“冲突”

  原标题:中国部分山区生态趋好 农民频与野生动物“冲突”

  新华网石家庄11月29日电(记者齐雷杰、马天云)看着院里一堆两寸来长的干瘪玉米棒子,60岁农民孙文一个劲儿摇头:“最近两三年,山里林木越来越茂盛。原来不常见的野猪也成了群,把庄稼祸害得可不轻。”

  孙文家住河北隆化县老爷庙村,距北京300多公里的燕山深处。讲起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他喜忧参半:“最近十多年,县里封山禁牧,退耕还林1200多亩,村民也基本不打柴草了,山林越来越茂密,有的林子都钻不过人,但出现野猪、野鸡、野兔等动物糟蹋庄稼,也让老百姓犯愁。”

  横亘在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脉,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寒冬时节,与不少城市城区笼罩在雾霾下不同,这里碧空如洗,空气清冽,阳光耀眼。山坡上、谷底里、河道边,目之所及,一片片油松、落叶松、杨树、柞树等昂然挺立。

  “10年前,山区可不是这幅景象。”孙文说。当时,隆化县大量树木被砍伐,全县30多万只牛羊把山坡啃食得一片光秃。在老爷庙村,夏天大雨一来,泥水就稀里哗啦往山下冲,村里地和路冲坏了,车辆都出不了沟。最近五六年,下点雨都有树根、草根挡着,生态明显改善了。

  然而,生态好转,一些困扰也不期而至。蓝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刘瑞臣说,2008年以来,山区野猪群逐渐增多,近一两年来,全镇深山区七八个村都发现了野猪,总数估计有100多头。

  “每年春天玉米刚播种,野猪就在地里串垄拱食种子。等玉米秸秆冒顶缨要灌浆时,野猪也成群结队祸害庄稼,直到秋收结束。”老爷庙村孙文和夏才等村民说,野猪会把玉米秸秆拱倒,啃食玉米棒子,导致收成大减,甚至“白瞎”。

  为了保住收成,深山里有地的村民晚上7点至10点,都要上山放“二踢脚”、鞭炮,敲打破铁盆子,吓唬野猪。然而,前半夜吓跑了,野猪后半夜还会再来。

  除了野猪,山里獾子、野鸡、兔子等也越来越多,这些动物刨食村民栽种的土豆、玉米种子等,但村民对野猪、野鸡等国家保护动物却无能为力。

  “我的地在山里最深处,庄稼被祸害得最厉害。前几年,我下套套住了一头野猪,还被政府罚了300块,可野猪祸害了庄稼却不知道找谁说理。”夏才说,整个老爷庙村有数十户村民被野猪祸害。

  除了祸害庄稼,野猪在当地还闹出一些“风流韵事”,令人啼笑皆非。隆化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黄凤生、林业工程师肖凡告诉记者,有的村民家猪在院外猪圈里或在山上养着,母猪发情时散发出气味,被野猪闻到后竟然给配上了种。生下的猪仔毛色红黄,身上有黑白条纹,嘴特尖,而且欢实得很,一般圈舍挡不住,很容易蹿出去跑了,不好养。

  肖凡说,隆化县蓝旗镇、韩家店乡、郭家屯镇等地,都有野猪祸害村民。野猪繁殖能力强,一窝能生十多个,他曾亲眼看到大约20头的野猪群,大猪走在猪群前后,小猪围在中间。

  事实上,随着中国持续十余年的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草场限牧、禁猎等措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丛林茂盛、草场植被恢复、野生动物增多等生态好转的迹象。同处燕山山区的承德市围场县、平泉县、滦平县等地以及太行山区的平山县、赞皇县、井陉县等地,野猪下山啃食庄稼的现象屡屡发生。

  今年5月份,在距北京100多公里处的河北蔚县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了罕见的金钱豹野外活动照片,以及赤狐、豹猫、西伯利亚狍、斑羚、雉鸡、狐狸、成群的褐马鸡和野猪等多种野生动物活动踪迹。

  虽然中国法律规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应当由地方政府补偿,但一些地方并未规定补偿标准和资金来源,落实起来并不容易。一些林业专家表示,中国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将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纳入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兼顾保护野生动物和农民利益的平衡。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