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地质队的一名普通地质队员,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他勤于思考、敬业奉献,在旅游地质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他就是被誉为江西地质旅游的“拓荒者”――江西省地调院副院长尹国胜。
独具慧眼
1981年,尹国胜正式成为一名地质队员,顶烈日迎寒风,他为了一个个地质项目,奔波于野外一线。
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处于低谷,地质人员纷纷下海。尹国胜却独具慧眼,看到了地质旅游的发展前景。“如果把地质与旅游相结合,用地质学解释和挖掘自然景观的奇异之处,既可增强旅游的科学性、知识性,推动旅游业发展,亦可拓展地质工作领域。”
他带领队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对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开始了地质旅游的探索。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他主持编纂的《江西省地质遗迹调查报告》,成为江西第一部系统论述地质自然遗产的著作。
如今,旅游地质已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兴起。地质科普旅游受到了旅游界、风景名胜界的极大关注以及国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地质地貌遗迹的有效保护及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使中国在世界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智夺桂冠
世界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因此,如何准确地陈述自然景观的惟一性,成为了申遗工作的重点。
2005年10月,江西三清山自然遗产申报工作陷入困境。“以花岗岩地貌为核心,以山峰尖峭、石柱、石锥、石芽发育完美为标志,以造型奇特、高山盆景为特点。”凭借多年地质工作实践以及对三清山地质地貌的认识与了解,尹国胜提出“三清山式地貌”新概念,抓住了三清山秀美的独特性,让三清山的地学、生态、美学价值得以凸显。三清山申遗,有了江西省地矿局地质专家的介入,申遗工作峰回路转,工作局面迅速打开。
在明确工作思路、完成野外考察之后,尹国胜作为申遗材料的主撰人,又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申报材料的撰写中,他1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了理论上至少1年才能完成的中英文申报材料撰写,被建设部誉为“江西速度”、“江西效率”。
2007年1月,三清山作为中国申遗惟一项目,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2008年6月,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清山成为中国第7个、江西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成功摘取“世界自然遗产”这一顶极桂冠。
2007年12月,尹国胜受邀担任“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专家组长。他带领他的团队找到江西龙虎山、龟峰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首批提名地。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申遗项目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虎山和龟峰也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2000年以来,尹国胜还先后负责和主持了江西省3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家地质公园、7处省级地质公园、3处矿山公园的申报工作,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有力促进了江西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痴情地质
尹国胜不但在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上是江西的领军人物,他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等领域也是行家里手。他主持完成的《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首次在江西丰城发现4205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壤资源。利用这一科技成果,丰城市政府成功打造“中国生态硒谷”,发展富硒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项目成果经专家评审,被认为“具有地域特色和原始创新价值,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来,尹国胜先后参与和主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图幅23幅、地质科研项目多个,在北武夷山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前寒武纪地层单元与划分对比上获得重要成果,在庐山地区的区域地层、岩石、构造上取得了区域性与突破性成果,获得部优秀省级规划成果一等奖1项、地质勘查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同时,他还主持了江西省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江西省紧缺优势矿产资源“十二五”保障规划和一批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讲述工作,为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地质找矿突破与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宏观指导。
尹国胜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他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父亲去世,他匆匆打点后便回到岗位;腰脊椎压缩性骨折,他带着护腰投入申遗材料编写;他没有参加过一次儿子的家长会,没有带女儿去过一次公园……
尹国胜说,这辈子只钟情地质,惟愿能在山水间默默地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