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数百件回流文物将在北京展出 商周"铜盂爵"归故里(图)

2013年11月27日16:10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数百件回流文物将在北京展出 商周"铜盂爵"归故里(图)

  原标题:商周“爵中之王”回归故里

西周青铜盂爵

西周瓦棱纹虎簋

汉代青铜马

宋代哥窑长颈瓶

  本报讯(记者龙露)商周的盂爵、西周的方座“虎簋”、汉代的青铜马……首届东方艺术品博览会今天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出的千余件文物中,回流文物占到一半左右,大多数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文化部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理士张习武先生介绍,展出的回流文物中,有4件珍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们都是在上世纪初流失到海外,辗转近一个世纪,今天才回到北京展出。

  昨晚7时,记者来到北京展览馆,3号馆到7号馆灯火通明,近百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布展。在3号馆内,商代的青铜鼎、唐代的三彩马、北齐的陶牛,一件件珍贵文物被安置在公共区内。晚9时,又一批文物押运到了场馆外,工作人员小心地把文物搬下车,然后安置在展馆内。

  展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国内外参展商计70余家,其中既有来自美国、香港、台湾的知名艺术机构参展商,也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恭王府、海洋博物馆等参展商。展品包括书画、青铜器、瓷器、造像、陶瓷、汉砖、唐卡、玉器、珠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精品1000多件,其中回流文物就占到了半数左右,大部分都在私人藏家手里。

  多年从事文物回流工作的张习武介绍,展出的回流文物中,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这些展出的回流文物只是流失海外文物中很小的一部分,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珍品至少在100万件以上,如果以每年回流1万件来计算,至少要经过100年才能完成。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需要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这次博览会的文物运输和安保配备很强。运输中,除了要求自行运输的参展商外,组委会聘请了专业的文物押运公司。专业的车辆带有恒温恒湿系统,运输过程中,相对重要文物要求车速不能超过90公里,以免损坏文物。到达北京展览馆后,由专业人员负责布展。40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配备了90名保安、30名特保,还有相关工作人员30余人,平均每30平方米就会有一名安保人员。

  特别提醒

  此次展览持续5天,参观者可凭有效证件到展馆外的售票处换取入场券。展览时间为每天9时至17时,12月1日下午闭展。在参观文物展时,请按场馆的提示参观,对可以拍照的文物,拍照时不要使用闪光灯。

  东方艺博会同时特设了琉璃厂分会场,并举办书画联展等活动,为期13天。展会期间将举办陶瓷、书画、玉石、杂项四类艺术品公益性鉴定活动。

  四大珍品最有看头

  商周的青铜盂爵。其作器者盂,与国家博物馆藏大盂鼎的作器者为同一人,是西周早期的重要人物。这件文物高20.2厘米,通体纹饰纤细缛丽,腹身主纹铸上下两组兽面纹,十分罕见。器身内壁有铭文4行21字,内容是有关周王举行祭礼并赏赐盂一事。据传它出土于清代道光年间,是目前海内外商周时期铭文最多的青铜爵,堪称爵中之“王”。此爵出土后先后经清代名臣王味雪、陈介祺、毛善庆等人收藏,20世纪初流入日本京都收藏家小川陆之辅之手。盂爵自发现至今,先后著录30余次,郭沫若等大家撰专文论述,可谓著录清晰,流传有序,历代珍视。张习武说,“这件文物一直在私人手中收藏,为让它能回到国内展出,从今年年初就与收藏者接触,直到不久前才决定回国展出。”

  西周方座虎簋,周身共有铭文209个,是这一类青铜器中铭文较多的一尊。铭文讲述了周王对虎的祖父和父亲的褒奖,并激励虎效忠王室。方座虎簋是国内唯一一件完整的同类器皿,铭文内容解决了西周历史断代工程重大问题。

  汉代青铜战马,大小与实际的战马相差无几。张习武介绍,这样大的单体青铜马在国内外的博物馆内还没有看到过。

  宋代哥窑长颈瓶,高十余厘米,原出自宫中,上世纪四十年代曾由著名陶瓷鉴赏家经手,后在琉璃厂肆中散佚,下落不明,直到本世纪初才浮出水面。张习武说,“文物不一定是越大就越珍贵,这件宋代哥窑的长颈瓶就是无价之宝。”之所以说它是无价之宝,是因为哥窑原来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传统的技艺也几近流失,现存于世的宋代哥窑数量很少,件件可谓珍品。而这件长颈瓶传承有序,且器型精美,最难得的是它一点瑕疵都没有。目前这种品相的哥窑器皿只有北京故宫有一件。J029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