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界,这样一个故事流传甚广:两个营销员到非洲去推销鞋子,面对非洲人光脚不穿鞋子的现实,两个营销员产生不同的理念:第一个推销员回到公司向老板汇报,“非洲没市场,没人穿鞋的。”而第二个推销员却要老板赶快寄钱过去,说“我在非洲不能回来了,至少要呆上三个月”,为什么?“市场太大了。只要我广告做好,所有的人穿我的鞋子,所有的市场都是我的”。
两个营销员对同一事实的两种不同理解,映射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其将要形成什么结果已显而易见。
遭遇七年之痒的高明慈善,已面临各类募捐对象信任危机及捐款积极性下降等挑战,是坐而抱怨各社会群体慈善意识不高,而任由捐款逐年减少,还是主动作为化挑战为机遇,首要考验高明慈善组织能否实现理念变革。某种程度上,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慈善。
实现观念变革,需要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应对网络时代对捐款方式及监督方式带来的新变化,南海区慈善会主动开通全天候、零距离的网上在线捐赠功能,微博实时直播善款收支动态,并提出将在年底前开发技术平台实现善款支出用短信通知捐赠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灵活姿态。当前连官方微博都未开通的高明慈善会,也需要应用网络工具,主动向各类潜在的捐助者靠拢并接受监督。
实现观念变革,需要善借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倒逼慈善组织运作更加公开、透明,从而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不可否认,近年来因受“郭美美事件”等丑闻影响,捎带了部分慈善组织陷入“塔西佗陷阱”,即当慈善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摆脱这种局面,仅靠慈善组织自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乃至政府监督的共同发力,以主动接受监督的姿态予以扭转。另一方面,正如香港红十字会所指出,慈善组织会因“当局者迷”而看不到自身的盲点,因而主动接受乃至召唤他律。
实现观念变革,需要政府放权而不缺位,扶持慈善组织建立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运作体制与机制。同样以香港红十字会为例,其在物资采购时不仅会货比三家,而且其对不同类型的物资质量如大米、帐篷等均有一套评价标准,视社会捐款如己出,以确保花合适的钱办正确的事,这正有赖于其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当前,尚处发育时期的高明慈善会相当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发动募款,一下子断奶可能令其不适应,但对其去行政化,将其完全推向市场又势在必行,这将考验政府的智慧。 叶能军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