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河沿大街,绿树掩映下有一座4层灰色小楼,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式建筑装满历史记忆。
1953年10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一甲子岁月。目前,全国工商联已是3373个县以上工商联组织、47000多个商会组织的“总部”和340万个会员的“娘家”。
60年来,工商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联发展道路。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这是一组令人鼓舞的数字:2012年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万亿元,过去5年年均增长速度21.6%,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61.3%,税收贡献达到50%,GDP所占的比重达60%,就业贡献超过80%。
辉煌的发展成就,昭示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60多年的发展历程比作一个“V”字,而转折点就是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全会闭幕20多天后,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请客,客人是5位老工商业者——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吃的是北京火锅。
这是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五老火锅宴”的腾腾热气,长久温暖着中国工商业者饱经风霜的心,在“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的号召下,他们甩掉“帽子”和“包袱”,投身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大潮。
此后的30多年,伴随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政策措施越来越给力,非公有制经济一步步从孱弱的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这“两个都是”的新表述中,解读出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在这一恢宏的历史进程中,全国工商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新生政权,全国工商联组织广大私营工商业者学习共同纲领,开展工商界整风运动;同时恢复和逐步发展国民经济,大力引导推动私营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逐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以1979年10月第四届全国工商联大会召开为标志,工商联重新步入历史舞台。许多老工商业者提出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和“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口号,喊出了振奋人心的时代精神。各级工商联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广大会员积极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也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如今,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民营企业已经破茧成蝶,不仅为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更在风雨兼程的奋进中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蜕变,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从早年的“实业救国”“实业报国”理想到新中国成立后“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从改革开放初期“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到今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精神追求,中国的工商界始终是一个以富民强国为抱负的爱国群体。
上世纪90年代,一个重大问题摆在工商联面前:一方面,原工商业者年事已高;另一方面,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脱颖而出,已形成新的社会阶层,谁来做他们的工作?谁来反映他们的意见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991年,党中央颁发了《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把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的任务交给了工商联。文件明确指出:“工商联要配合党和政府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这个《通知》,成为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新世纪新阶段,全国工商联一方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方面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004年12月24日,97名非公经济人士在北京接受中共中央统战部等五部委的联合表彰,并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这是我国首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表彰,是共和国赋予优秀建设者的最高荣誉。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1994年4月23日,全国工商联七届二次常委会闭幕会上,10位民营企业家向全国工商联会员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了《让我们投身到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书,以扶贫为旨归的光彩事业至今仍在不断壮大,成为代代传承的精品公益项目。
2002年,南存辉在与一家跨国大公司谈判时,对方提出愿以当时正泰总资产5倍的价格收购公司,面对100多亿元的巨大诱惑,南存辉坚决回绝:“给再多的钱也不能卖!”理由很简单,如果卖了,卖掉的就是一个民族品牌和民族工业的气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重大天灾面前,他们捐款捐物,甚至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第一线;在汹涌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他们发出《树信心、保增长、促就业》倡议书,抱团取暖、共克时艰……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商联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商联事业由此迎来创新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从今年5月开始,一场广泛深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展开,各级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组织以“民营企业家和中国梦”为主题,动员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
10月30日,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代表性人物、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登台发言:“产业报国是我们的联想梦。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千条江河汇成大海,只要中国企业家、全体中国人民一齐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充满激情的演说,说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同的心声。
积极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商联作为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全国工商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从政策、制度、法律等多个层面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言献策。
正是工商联这样的性质和地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呼声得以上达决策层,执政党的声音也有效传达到非公有制企业群体中;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998年春,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全国工商联《关于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财产的合法权益》提案引起强烈反响。2004年3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这份最早关于私产入宪的提案,被誉为“开共和国历史先河”。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玻璃门”、“弹簧门”、“融资难”,翻检全国工商联在近些年两会期间提出的提案,这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阻碍,无疑是其中的高频词。
“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事实上,国家出台的每一项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其中都凝结着工商联的智慧和心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加快转型升级关键期叠加的阶段,非公有制经济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相关政策不到位等一系列困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盼改革、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立足现实,全国工商联除了开展经贸活动、提供融资、科技、维权等实打实的服务,还开展了密集的调研,通过政协平台的各种场所,积极表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诉求和政策建议。
这些力透纸背的建言,无疑为党和国家了解和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大量决策参考,并最终化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60年栉风沐雨,一甲子辉煌壮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秉持光荣传统的全国工商联一定会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产业报国的时代伟力。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7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