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中国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时下,“中国梦”已成社会热词,亦是各出版商们竞相拼抢的热门选题,在众多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出版读物中,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问中国梦》独具个性与风格。
本书围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分别从民生、金融、经济、教育、城镇化、公众道德、法制、人口、战争、中外关系等十个方面,探讨中国施政得失与改革路向。对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作出了一种试探性的解答。四位作者没有被洋溢在身边的激情和乐观情绪所裹胁,而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本着高度理性的精神,用深刻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积极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在痛贬时弊的同时,书中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是一部观察当下中国、畅想中国未来的思考之书。
多维度剖析当前改革的十大难题
四位作者均有媒体的工作经历,他们表示写这本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改革共识”的过程。书中提出了中国推进改革所绕不开的种种难题,即:如何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贫富差距问题,如何推进事关中国经济命脉的金融体系化、自由化及人民币国际化,如何促进与企业创新和科技革命息息相关的经济转型升级,如何解放以教育和学术为核心的国民创造力,如何推进以消除城乡差别、保障农民权益为宗旨的新型城镇化,如何阻止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兼容的道德滑坡,如何推进“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法制建设,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失衡、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化解与国际竞争、地区冲突相伴随的战争危险,如何改善与中国经济地位和大国身份不相称的国际形象,等等。每一个问题都事关改革全局,事关稳定和发展的大计,只有妥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达成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积极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四位作者就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在探索性地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还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如刘戈先生在《学会和全世界做生意》中建议,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要学争取当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比如在美国,就要强调中国企业会给当地带来多少就业机会;又建议中国企业在并购外国企业时,要运用游击战术,尽量避开明星企业,以减小阻力;舒泰峰先生在《还权赋能,构筑新乡土中国梦》中,主张借鉴广东佛山南海区的“南海模式”,在城镇化中要对农民“还权赋能”,以便实现城乡平权;王文先生在《学会中国梦的全民表达》中,提出要重视以学者、人大代表、各级官员及各行业精英为代表的民意表达在中国梦思想的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雷思海先生在《国家与个人相向而行》中论证了,新能源技术应该是中国创造力突破的一个重大方向,等等:这些建议和主张,都是极具创造性的睿智之见。当然,这些问题又互相交叉、互相盘结,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待于决策者在顶层设计的层次上加以全盘考虑、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