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尽管重阳节已过去数日,但是养老问题依然备受关注。
据悉,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两个亿;到2025年,这个数字会突破3亿。老龄人口数量的上升,以及中国目前“4—2—1家庭”模式的到来,“中间代”扶养压力巨大,引发社会普遍的养老焦虑。
我们该如何赡养我们的父母?多年以后,当我们老了,老年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是否老有所依?是否过着有尊严且快乐的日子?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虑。
追随热点的资本同样看中了养老领域,而作为银发产业中的一环,养老地产颇受瞩目。目前,已有包括万科、保利等几十家房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发养老地产,此外,一些保险公司和央企也在进驻这一领域。据悉,这三类企业投资额已超过千亿元。
各路资本的到来,带热了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众多质疑声。有观点认为,有开发商以养老地产之名,行圈地炒楼之实。还有报道称,养老地产大多名不副实,养老设施缺乏,所住居民中年轻人数量更是不少。在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看来,养老地产无非是开发商炒作的一个新概念和新噱头。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中国现在这种比较名副其实的养老地产还不太多,有不少开发商投资商,带着比较功利的目的,或者说‘挂羊头卖狗肉’,利用低廉土地价来圈地,应该说带有这种目的的企业还是不少。”
实际上,无论从养老地产建设的初衷,还是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看,养老地产都不应只是一个打着养老名义掘金的投资项目,其所卖的绝不应只是房子,而应是房子背后的东西,即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相关的服务才是养老地产谓之“养老”的根本。美国老年公寓协会会长、养老地产公司Belmont Village创始人Patricia Will就强调“养老地产其实是房地产、酒店管理和护理三者结合的产物”,而不是盖栋楼那么简单的事儿。
而对于这个产业的发展,正像日本养老产业专家鞠川阳子所讲,养老地产“不适合于急功近利型投资商”,做养老地产的企业,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运营能力,还需要具有长期经营和诚信重诺的社会责任心。
或许,诚信重诺的社会责任心正是目前中国养老地产领域最缺乏的一种“品质”。
![]() |